2017年长江大学油气田应用化学819高分子化学及物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几率效应
【答案】几率效应是指当聚合物相邻侧基作无规成对反应,中间往往留有未反应的孤立单个基团,最高转化程度因而受到限制的一种现象。
2. 聚合物的侧链断裂
【答案】聚合物的侧链断裂是指聚氯乙烯和聚偏二氯乙烯加热时易着色,起初变黄,然后变棕,最后变为暗棕或黑色,同时有氯化氢放出的热降解过程,这一过程是链锁反应,连续脱氯化氢的结果使分子链形成大π键或交联。
3. 引发剂的引发效率f
【答案】引发剂的引发效率f 是指分解的引发剂用于引发单体占分解的引发剂的百分率。
4. 竞聚率
【答案】竞聚率是单体均聚链增长速率常数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的
比
它表征两单体的相对活性,r 值越大该单体越活泼;根据r 值,可判断两
单体能否共聚和共聚类型,例如
表示自聚倾向比共聚大;
表示共聚倾向大于自聚;r=0表
示不能自聚。为理想共聚
,为嵌段共聚。
5. 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单体和聚合度
【答案】(1)重复单元(又称重复结构单元或链节)是指聚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的最小单位。(2)结构单元是指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性质的最小结构单位。
(3)单体单元是指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而键合的电子状态不同的单元。 (4)单体是指带有某种官能团、并具聚合能力的低分子化合物,或能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结构单元的低分子化合物。
(5)聚合度是高分子链中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
6. 向引发剂转移
【答案】向引发剂转移是指链自由基夺取引发剂一个取代基,结果链自电基的活性消失变为
一个大分子,而引发剂变为自由基,的反应。
二、问答题
7. 为什么在制备高压聚乙烯时常加入微量氧,而当用乳液聚合或悬浮聚合法生产聚氯乙烯时,先要用氮气赶走反应釜中的空气?
【答案】前者氧是引发剂,后者氧是阻聚剂。
8. 从单体出发制备维尼纶。并指出每一步反应类型。
【答案】(1)自由基聚合反应:
(2)醇解反应:
(3)缩醛化反应:
9. 从醋酸乙烯酯单体到维尼纶纤维,需经哪些反应? 每一反应的要点和关键是什么? 写出反应式。作合成纤维用与作悬浮聚合分散剂使用的聚乙烯醇有何差别?
【答案】(1)须经自由基聚合反应、醇解反应及缩醛化反应。 (2)各步反应要点和关键如下:
自由基聚合反应
要点:用甲醇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以制取适当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醋酸乙烯酯溶液。 关键: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控制转化率,用甲醇调节分子量以制得适当相对分子质量,且基本不存在不能被醇解的醋酸乙烯酯侧基。
醇解反应:
要点:用醇、碱或甲醇钠作催化剂,在甲醇溶液中醇解。 关键:控制醇解度在
以上。
缩醛化反应(包括分子内和分子间)
要点:用酸作催化剂在甲醛水溶液中反应。 关键:缩醛化程度必须接近
以使水溶性好。
纤维用和悬浮聚合分散剂用的聚乙烯醇的差别在于醇解度不同。前者要求醇解度高
以便缩醛化。后者要求醇解度中等
10.在
【答案】(1)烷基铝烷基化形成矛盾:
乙烯在常压下难以进行自由基聚合,也难以制得高结晶度、无支链的聚乙烯;
丙烯难以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
自由基捕捉剂如胺或醚类不仅无阻聚作用,而且添加适量反而加速聚合。 (2
)
曾根据
异裂为
认为
和全同聚丙烯了。 等曾根据则认为
酸(如可与
形成
等)是典型的阳离
络这一
可引发
的阴离
子聚合的阴离子机理。但典型的阴离子引发剂如烷基碱金属(如发乙烯或丙烯的聚合,更谈不上形成高结晶度
(3
)阳离子和络合阳离子机理。子聚合引发剂,提出过阳离子机理;而合阳离子,引发
在
等)一般难以或不能引
随后
引发剂引发
聚合的理论研宄中曾提出过自由基、阳离子、络合阳离子和在1956年曾提出过自由基机理,其依据是过渡金属卤化物被
键均裂,产生
引发乙烯的聚合。但这一机理与以下事实
阴离子机理,但均未获得公认。试对其依据和不足之点加以讨论。
的聚合。但上述假定与下列规律不符。
引发剂上的聚合活性,依下列次序递降:
。
活性顺序恰与典型阳离子聚合的单体活性顺序相反;
典型的阳离子聚合难以制得立构规整的聚
11.无规降解和连锁降解有什么不同?缩聚物和加聚物的降解分别属于哪一类?
【答案】两种降解反应的特点比较如下:
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