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626土地综合之土地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626土地综合之土地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626土地综合之土地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6 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626土地综合之土地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 10 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626土地综合之土地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 14 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学院626土地综合之土地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 17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租赁权

【答案】土地租赁权是指承租人有占有租赁物而为使用收益之权能。

2. 土地使用权出让

【答案】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在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予。

3.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分、空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4. 楼面地价

【答案】楼面地价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单价

5. 土地计划利用

6. 指数衰减公式 【答案】土地计划利用是指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

【答案】指数衰减公式是指:因素对某地快单元的影响分=该因素(中心)的功能分(1一单元距离中心的实际距离/中心影响的最大距离)

二、简答题

7. 简述我国应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

【答案】我国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退林还地、退渔还田等措施恢复一部分耕地;

(2)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及工矿废弃地以增加耕地面积;

(3)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间接增加耕地面积;

(4)加强用地的行政管理;

(5)政府制定地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多用建成区土地,少占用耕地;

(6)深入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一套节约用地的机制;

(7)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

8. 简述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2)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小同用途而言的。

(3)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

(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

9. 简述土地利用的必然性。

【答案】土地利用的必然性包括:

(1)土地的自然属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

(2)土地的经济特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

(3)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要求实行土计划利用;

(4)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土地必须计划利用。

10.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答案】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

(1)坚持城乡土地统一管理;

(2)土地管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3)建立完整、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体系;

(4)在统一管理城乡土地前提下,发挥各行业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的积极性。

三、论述题

11.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答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并坚持这个经济范畴,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地租范畴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

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然而土地资源的浪费又很严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土地长期无偿使用是重要原因之一。新中国建立后,陆续实现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由于长期以来理论上的误解,认为土地公有制一旦建立,地租范畴即不存在了,因而一直

实行土地无偿使用制度。在理论上正本清源,肯定地租范畴的存在,就为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地租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经济杠杆。

中国的国家土地管理工作,长期以来以行政手段为主,忽视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的作用,因而其权威性和有效性很差,显得软弱无力。在理论坚持地租范畴,在制度上实行有偿使用,在搞好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同时,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土地,就能进一步强化土地管理,增强土地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地租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从农产品来看,制定价格必须以其社会生产价格为基础。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包括三个部分,即:生产成本+平均利润+绝对地租。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作为社会生产价格,即生产成本+平均利润,这是假定劣等地不提供地租为前提的。然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即使劣等地也要缴纳绝对地租,即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也要求实现。如果否定地租范畴,不把绝对地租作为农产品价值的一个必要部分,那么,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农产品价格必然低于真正的社会生产价格。那样,在农产品生产中,不是土地经营者得不到平均利润,劳动者得不到正常的劳动报酬,就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得不到实现,因而也就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4)地租是制定土地价格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度下,土地是可以买卖的商品。土地价格实质上是地租的购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它取决于地租量和利息率的大小。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自然土地没有投入人类劳动因而没有价值,因此一般说制定土地价格不能以土地价值作为基础。土地价格受多种因素,如土地投资、土地资源的供求关系等的影响。然而地租量的大小是制定土地价格的基础之一。有了准确的地租量,就能较为容易地制定土地价格。而有了能反映客观实际的土地价格,也就为开放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国家征用土地进行经济补偿以及确定土地税收金额等,提供了客观标准。

12.试述开放土地市场的必备条件。

【答案】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外部环境。土地市场的建立,也同样要求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更何况中国的土地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土地市场的建立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就更加严格。这些条件主要是;

(1)清理地产、明晰权属。进入市场的土地,要求权属关系清楚,且具有法律效力。土地一经转移,如若地籍不明,则难以管理。解放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放松了地籍管理,加之60, 70年代土地平调频繁,城乡土地权属比较混乱,这就要求对城乡土地进行全面清理,恢复和建立地籍管理制度,须发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证书,建立土地档案,搞清土地权属,为开放土地市场创造基础条件。

(2)对城乡用地进行科学的分类、评估。地价的形成是土地市场的关键,而地价的高低,又关系到土地市场的正常发育和发展。只有对土地进行科学的分类评估,地产交易的地价确定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