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及时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做出价值判断和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素质,重选拨、轻激励,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机,阻碍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及其学习兴趣的持久保持。这种评价方式已无法满足新课程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要实行“立足过程,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01: 37) 把形成性评价作为提高教学和学习的重要保障。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形成性评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形成性评价融入日常英语教学已迫在眉睫。
本文首先回顾了教育评价经历的四个阶段和国内外教学评价研究及形成性评价研究的现状。为了不混淆评估和评价,测量和测试,作者对相关概念作了界定。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则又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文章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多元智力理论、人本主义理念、功能主义理论等方面探讨了形成性教育评价的心理学、语言学理论基础。形成性评价最早是由斯克里芬提出来的,布鲁姆首先将这一评价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所谓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它能够为师生提供促进发展的信息,其目标在于改进教学和促进发展,它强调评价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分为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要求使用最优化的评价模式,如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父母评价、师生合作评价等。在形成性评价中,各种形式的工具如观察、学习档案袋、访谈、讨论等可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做出不同评价。
然后,笔者对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情况了介绍,为了了解我国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现状,笔者在银川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是在银川一中,银川二中和银川九中三所重点中学中随机抽取的中学教师和学生中进行的。首先分别为他们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先对问卷进行了试测,然后根据试测的结果,修改问卷后,才对他们进行了实测。最后,对调查结果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1)教师们普遍对现行教育评价不满,渴望新的评价方式。2)学生们很喜欢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3)形成性评价并没有很好的运用在英语教学中,现行的评价方式还主要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
根据以上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概括出形成性评价之所以没有在英语教学中真正得以贯彻,是因为:
1)形成性评价的理念没有真正深入教师的思想。
2)教师们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引。
为了在英语教学中更好的使评价服务教学,建议如下:
1)教师在平时应注重和教育科学有关的理论知识学习。
2)教育工作者们要透彻了解《新课程标准》。
3)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反思性教学。
4)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熟练运用形成性评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