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622分析化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用佛尔哈德法测定
【答案】用佛尔哈德法测定
时,弓丨入误差的概率比测定Br 或r 时大?
时,因为AgBr 和Agl 的溶度积
都小于AgSCN 的溶
度积,不会发生类似的沉淀转化反应。
2. 紫外吸收光谱中主要的跃迁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紫外吸收光谱中主要的跃迁类型及其特点如下:
3. 衡量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案】衡量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指标有:(1)电极系数;(2)选择性;(3)稳定性;(4)检测限;(5)响应时间;(6)有效pH 范围;(7)电极内阻;(8)温度系数;(9)不对称电位;(10)使用寿命。
4. 用佛尔哈德法测定
时的条件是否一致,为什么?
时,加入过量
生成AgCl
【答案】不一致。因AgCl 的溶解度比AgSCN 大,在测
沉淀后应把AgCl 过滤或加入硝基苯保护AgCl ,使终点时AgCl 不转化为AgSCN 。而AgBr 、Agl 的溶解度比AgSCN 更小,故不必过滤或保护。
5. 在气相色谱法中当下述参数变化时塔板高度有何变化?色谱峰是否会变窄?
(1)流动相流速增加; (2)提高色谱柱温度; (3)增大分配比。
【答案】(1)针对流动相流速增加,根据速的增力,组分在柱中停留时间缩短,色谱峰变窄。
(2)当流速不大不小时,分子扩散项B 是主要影响因素,这时在快速气相色谱中,传质阻力项C 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下降。另外,柱温升高,组分挥发性增加,在柱中停留时间缩短,色谱峰变窄。
(3)增加分配比,
要下降,H 降低,而增加分配比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延长,
色谱峰变宽,所以一般选k 在1-10之间。
第 2 页,共 14 页
,流速变化有一最佳值,而随着流
柱温升高H 增加,
柱温升高H
6. 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答案】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即检测信号值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组分的含量成正比,是质量型检测器。
二、计算题
7. 设计测定
【答案】(1)步骤一:
(2)步骤二: 直接用甲醛法测
中的
反应式为:
再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酚酞变红。
8. 称取基准物
和KI 用待标定的
【答案】
这题是典型的置换滴定法的例题。
等。
9. 计算用0.10mol/LNaOH滴定0.10mol/L(pH=10.0)时的终点误差。
【答案】滴定至甲基橙变黄,pH=4.4时,第一滴定终点时,
第二滴定终点时,
10.称取0.2500g 食品试样,采用克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以0.1000mol/LHCl溶液滴定吸收氨的硼酸溶液至终点,消耗21.20mL ,计算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答案】已知将氮的质量换算为蛋白质的换算因数为6.250, 所以
第 3 页,共 14 页
混合液中两种组分浓度的分析方案(指出滴定剂、
必要条件、反应式、指示剂,列出分析结果计算式)。
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 移取此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24.95mL , 求
溶液25.00mL , 加入
标准溶液的浓度
(还
是强的氧化剂,
、与滴定剂
与
原剂)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确定的计量关系,
因为
的反应产物有
至甲基植变黄(pH=4.4)和百里酚酞显蓝色
第二化学计量点时
11.某分析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一个标准试样,得到如下数据(%):40.15,40.00,40.16,40.20,40.18。已知该试样的标准值为40.19%
(1)用Q 检验法判断极端值是否应该舍弃; (2)试用t 检验法对新分析方法作出评价。
【答案】(1)测定结果按大小顺序排列:40.00, 40.15, 40.16, 40.18, 40.20, 则
可见极端值为40.00, 采用Q 检验法检验40.00:
查
表得
所以40.00应舍弃。
查t 分布表得
方法不引起系统误差,可以承认。
12.在1.0mol/L的条件下,磺酸钠作指示剂,计算终点误差TE 。
【答案】滴定反应
式中
,原始浓度的一半。
滴定终点时,
同理
第 4 页,共 14 页
(2)用t 检验,
可见,新方法测定的结果与标准值无显著差异,说明新
,若选择二苯胺
为滴定终点时的浓度,为化学计量点时的浓度,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