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40音乐综合理论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大夏》这部乐舞又名( )。

A. 《九歌》

B. 《夏乐》

C. 《夏籥》

D. 《九韶》

【答案】C

【解析】大夏又称夏籥,是中国夏朝之前非常著名的一个大型汉族舞乐。《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当中记载到:“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 ……于是命皋陶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

2. 下列哪部乐舞被孔子评价为“尽善尽美”( )。

A. 《大武》

B. 《大夏》

C. 《箫韶》

D. 《大潢》

【答案】C

【解析】《史记·孔了世家》载:“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论语·述而》又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 以下小属于“八音”分类法的选项是( )。

A. 金

B. 石

C. 玉

D. 匏

【答案】C

【解析】“八音”指:金类、石类、土类、革类、丝类、木类、匏类、竹类。

4. 古琴共有( )徽位。

A.7个

B.9个

C.11个

D.13个

【答案】D

【解析】古琴共有十三个微位,装饰以金玉的圆点来标示其泛音音位,演奏时以指触弦,即十三音也。

5. 诸宫调是宋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由北宋艺人( )所创。

A. 张五牛

B. 关汉卿

C. 姜夔

D. 孔三传

【答案】D

【解析】北宋泽州艺人孔三传,是古代韵律诸宫调的发明者,堪称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师。

6. 以下哪首琴曲为郭楚望所作( )。

A. 《梅花三弄》

B. 《潇湘水云》

C. 《阳关三叠》

D. 《平沙落雁》

【答案】B

【解析】A 项,《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B 项,《潇湘水云》是一首汉族古琴曲,作者为南宋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及江浙派的创始人郭沔(字楚望,)无射均(紧五弦)定弦。C 项,《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D 项,《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

7. 孔了曾跟随以下哪位乐师学习琴曲《文王操》( )。

A. 师旷

B. 师乙

C. 师涓

D. 师襄

【答案】D

【解析】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

学琴,《史记. 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8. 十二律产生的方法最早的记载是( )中的“三分损益法”

A. 《管子·地员篇》

B. 《乐记》

C. 《梦溪笔谈》

D. 《中原音韵》

【答案】A

【解析】十二律是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记载三分损益法的最早文献是《管子·地圆》。所谓“三分损益法”的基本原理是:先定出一个基本音高,由这个音高开始,递次用2/3(三分损一)或4/3(三分益一)的比例,求得其他十一律或四声的长度,冉按音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9. 古琴记谱法由文字谱发展为减字谱应归功于下列哪位音乐家( )。

A. 陈坚

B. 曹柔

C. 朱载埔

D. 曹纲

【答案】B

【解析】曹柔,盛唐时期琴家。他对琴文化的最大贡献,即是在前人的琴学谱著基础上首创了古琴减字谱。虽然减字谱到明朝才基本完善,但都没有离开曹柔减字谱的根基。

10.周代“十二律”,由低至高第三个乐律的名称是( )。

A. 林钟

B. 蕤宾

C. 太簇

D. 仲吕

【答案】C

【解析】十二律吕是汉族古典音乐名词,《国语周语》中将十二律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二、简答题

11.琵琶曲《十面埋伏》描写的是哪一场战争? 描写同一场战争的还有哪首琵琶曲? 它们有什么不同? (起码写出三点不同)

【答案】秦代末期的楚汉战争。另有琵琶曲《霸王卸甲》。两曲立场不同:《十面埋伏》着重描写刘邦及其大将韩信如何打败项羽的过程,气势恢弘; 《霸王卸甲》着重刻画战败者项羽的心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