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40音乐综合理论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以下论著为阮籍所著的是( )。

A. 《乐记》

B. 《乐论》

C. 《琴赋》

D. 《声无哀乐论》

【答案】B

【解析】阮籍音乐理论著作有《乐论》。主要观点是“律吕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强调圣人作乐为的是“自然之道”,这便是“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澹,故五声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具有老庄思想。

2. “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 )乐器的弹奏声。

A. 琵琶

B. 古筝

C. 扬琴

D. 风琴

【答案】A

【解析】“大珠小珠落玉盘”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凸显的是琵琶的弹奏声。

3. 隋唐至宋,在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称为( )。

A. 燕乐

B. 清商乐

C. 西凉乐

D. 龟兹乐

【答案】A

【解析】中国隋唐至宋代的宫廷中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称为“宴乐”也称“燕乐”。

4. 《九歌》共由多少首作品组成( )。

A.9首

B.11首

C.6首

D.10首

【答案】B

【解析】《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 《礼魂》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 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5. 下列属于中国古琴曲的是( )。

A 《高山流水》

B. 《酒狂》

C. 《平沙落雁》

D. 《溪山琴况》

E. 《潇湘水云》

【答案】ABCDE

6. 以下音乐机构不属于唐代的是( )。

A. 太常寺

B. 大司乐

C. 大乐署

D. 梨园

【答案】B

【解析】“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学习内容主要为音乐美学、演唱和舞蹈; 学时为7年,从13岁开始学习,20岁毕业; 学生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音乐教师(乐工)有600多人,可称得上是一所师资雄厚、机构完备的音乐学校。

7. 琴曲《梅花三弄》的音乐主题重复三次,这段主题所使用的弹奏手法是( )。

A. 散音

B. 按音

C. 泛音

D. 滑音

【答案】C

【解析】《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公元1425年)。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全曲共有10个段落,因为主题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个部位演奏),故称“三弄”。

8.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出自以下哪部论著( )。

A. 《唱论》

B. 《中原音韵》

C. 《梦溪笔谈》

D. 《曲律》

【答案】A

【解析】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是说丝弦弹拨的曲子不如竹木吹出的曲子动听,而竹木吹出的曲子又比不上人的喉咙唱出的歌曲动人。这是一句评论音乐的妙语,它盛赞了声乐的艺术魅力,认为人的声音最能将人的情感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

9. 以表现蔡文姬悲苦命运为内容的琴曲是( )。

A. 《酒狂》

B. 《坐愁》

C. 《幽兰》

D. 《胡笳十八拍》

【答案】D

【解析】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人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10.我国古代律调中存在着两类调名体系,分别为“为调”和( )。

A. 之调

B. 均调

C. 宫调

D. 旦调

【答案】A

【解析】我国古代律调中存在着两类调名体系,分别为“为调”和“之调”。

二、简答题

11.“曾侯乙墓乐器群”在古代音乐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与价值? 为什么被称作“震惊世界的重大音乐考古发现”?

【答案】(1)出土的乐器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县城郊擂鼓墩。这一墓葬共出土乐器125件,125件乐器共包括编钟65个,编磐32个,十弦琴1件,五弦琴1件,二十五弦瑟12件,鼓4件,旎2件,排箫2件,笙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