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经贸大学政治经济学802经济学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存款准备金

【答案】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货币,称为存款准备金。按照一个固

,这个固定比例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定比例上交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 D )

率(r d ), 。

2. 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答案】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表明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其含义或基本思想是:由于存在失业,厂商们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上,获得他们所需要数量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假定为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于是,他们愿意按现行价格水平,提供需求所要求的数量。

3. 实际汇率

【答案】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

其中,e 表示实际汇率; P 和P t 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 E 为名义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1。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4. 充分就业

【答案】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也称为自然失业率。

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这两种失业可以迪过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增加对失业者劳动技能培训等措施,使其在程度上有所降低,但不能彻底消除。

,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那么经济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

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当经济中存在非自愿性失业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使得需求不足型失业为零,从而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二、简答题

5. 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考察固定汇率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答案】如图所示,假定政府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比如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使LM*向左移动,导致汇率水平提高。为了维持本国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币,抛出本币。这种干预行为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LM 曲线向右移动,这一过程会持续到回到最初状态时为止。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固定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通常是无效的。

图 固定汇率下的货币紧缩

6. 影响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有哪些?

【答案】总供给曲线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促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田素有:

(1)劳动变动引起的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如果人们更偏好闲暇,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可得到的劳动量减少,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人力资本或物质资本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技术变动引起的移动。技术知识进步会使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量,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可得到的技术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5)预期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三、计算题

7. 假定短期供给函数为Y=14N-0.04N2,劳动力需求为

平为1; 名义工资为6美元:实际下资为6美元:就朴量为100。试问:

(1)当政府支出扩大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从而使总产出增加,价格水平上升到1.1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有何变化?

(2)当工人要求增加10%的名义工资(因为价格水平上升了1000)使总供给曲线左移,从而使总产出下降,价格水平上升到1.15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有何变化?

(3)什么是长期的实际产出、实际工资和就业量?

(4)为什么实际产出会超过1000美元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答案】(1)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劳动力市场上有:

均衡时W=6.42,N=102.08。

这就是说,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均衡就业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02单位,名义工资从6.00美元上升到6.42美元; 实际工资从6美元下降到5.84美元(=6.42÷1.10)

(2)当工人要求增加10%的名义工资水平时,劳动力市场上有,

均衡时可得W=6.81,N=101。

这样,均衡就业量就从102单位下降到101单位; 名义工资从6.42美元上升到6.81美元; 实际工资从5.84美元上升到5.92美元(=6.81÷1.15)。

(3)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总产出为1000美元,实际工资为6美元,均衡就业为100单位。如果现期劳动力市场上的实际工资水平低于6美元、实际就业超过100单位,则工人都会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最终,在长期,实际产出会回到1000美元,就业量和实际工资也会分别恢复到100单位和6美元的水平。

(4)只要工人不预期原来的价格水平会有所提高,价格水平的上升就不会立即反映到名义工

,劳动力供给为。劳动者预期P=1的价格水平会持续下去。如果经济开始时位于1000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价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