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数据库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内存数据库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内存是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中能够被程序可控访问(相对于硬件控制的cache )的最高层次,是能够提供大量数据存储的最快的存储层。内存数据库具有几个重要特性:
(1)高吞吐率和低访问延迟; (2)并行处理能力; (3)硬件相关性。
2. 试述网状模型的概念,举出三个网状模型的实例。
【答案】(1)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集合为网状模型。 ①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②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2)三个网状模型的实例; ①实例1:
图4
②实例2:
图5
③实例3:
图6
3. 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有什么优点? 试举一个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答案】(1)在采用检查点技术之前,利用日志技术进行数据库的恢复时需要从头扫描日志文件,而利用检查点技术只需要从检查点所处时间点起开始扫描日志,这就缩短了扫描日志的时间,改善恢复效率。
(2)例如当事务T 在一个检查点之前提交,T 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已经写入数据库,那么在进行恢复处理时,没有必要对事务T 执行REDO 操作。
4.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为什么要设置系统缓冲区?
【答案】设立系统缓冲区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隔离外存设备与存储层以上各系统,保证DBMS 具有设备独立性。
(2)提高存取效率。利用缓冲区滞留数据,只有数据不在缓冲区时才从外存读入页面,写入数据先在页面作标记,当事务结束时或缓冲区满需调入新页时才写入外存。
5. 什么是数据库的恢复?恢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恢复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1)在数据库系统投入运行后,就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故障,即数据库被破坏或数据不正确。作为 DBMS , 应能把数据库从被破坏后不正确的状态,变成最近的一个正确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恢复”的过程。DBMS 的这种能力称为可恢复性。
(2)恢复的基本原则就是“冗余”,即数据库重复存储。数据库恢复可用以下方法实现: ①周期性地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复制或转储。
②建立日志文件,对于数据库的每次插入、删除或修改,都要记下改变前后的值,写到日志文件中,以便有案可查。
(3)一旦发生数据库故障,则分两种情况处理:
①如果数据库已被破坏,如磁头脱落、磁盘损坏等,这时数据库已不能用了,就要装入最近一次复制的数据 库,然后利用日志文件执行“重做”操作,将这两个数据库状态之间的所有修改重新做一遍。这样就建立了新的 数据库,同时也没丢失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
②如果数据库未被破坏,但某些数据不可靠,受到怀疑,例如程序在修改数据库时异常中断,这时,不必去复制存档的数据库,只需通过日志文件执行“撤消”操作,撤消所有不可靠的修改,把数据库恢复到正确的状
6. F 面的结论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对于错误的请给出一个反例说明之。
(1)任何一个二目关系是属于3NF 的。 (2)任何一个二目关系是属于BCNF 的。 (3)任何一个二目关系是属于4NF 的。 (4)当且仅当函数依
赖
的连接。
(5)若(6)若(7)若(8)若
(2)正确。按BCNF 的定义,若于二目关系决定因素必然包含码。
(3)正确。因为只有两个属性,所以无非平凡的多值依赖。 (4)错误。当
在R 上成立,关系R (A ,B ,C )等于其投影
的连接。
反之则不然。正确的是当且仅当函数依赖
的连接。
(5)正确。 (6)正确。 (7)正确。
(8)错误。反例关系模式
在R 上成立,关系R (A , B ,C
)等于其投影
且Y 不是X 的子集时,每个决定因素都包含码,对在R 上成立,关系R (A ,B ,C )等于其投
影
【答案】(1)正确。因为关系模式中只有两个属性,所以无传递。
二、应用题
7. 使用ADO 来访问Student 数据库。
【答案】使用ADO 访问数据库Student 的步骤如下:
(1)ADO 中的Connection 对象可实现ASP 程序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其代码为
(2)创建完数据库连接对象后,就需要打开数据库连接,其代码为:Conn. Open。 (3)打开数据库后就可以访问数据库了,可以用RecordSet 对象方便地查询数据库记录集。 (4)对数据库访问结束后,可以用Close 方法及时关闭各对象,以便释放所占资源,其代码为:
【解析】ADO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数据库连接技术,运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种数据库(SQLServer 、 Oracle 等)的连接、查询等操作。ADO 是一组优化的访问数据库的对象集,为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