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84心理学研究方法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 )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了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A. 年龄
B. 态度
C. 智力
D. 人格
【答案】A
【解析】年龄量表即发展常模,可将个人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表现相比较,在此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2. ( )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
A. 内容效度
B. 构想效度
C. 效标效度
D. 区分效度
【答案】A
【解析】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效标效度是指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区分效度是检验测验构想效度的方法之一,用于检验测量不同特质的测验分数间是否有较低的相关。
3. 在经典测量理论模型中,关于E 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 真分数和误差分数(E )之间的相关为零
B. 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E )之间相关为零
C. 误差分数(E )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和
D. 误差分数(E )是一个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答案】C
【解析】真分数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作为整个理论的支柱:
①误差分数的平均数是零,即E 是个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
②误差分数与真分数相互独立,相关为零;
③两次平行测验测量的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第②、③条说明E 是个随机误差,没有包含系统误差在内。
4. 项目反应中的参数不包括( )。
A. 题目的能力
B. 题目的难度
C. 题目的区分度和猜测度
D. 测量的面
【答案】D
【解析】项目反应理论中的参数是个体潜在特质的表征值,参数C 称为伪机遇参数,参数b 被称为题目难度,参数a 是题目的区分度。
5. 某测验的信度为0.64, 实得分数的标准差为5, 该测验的标准误为( )。
A.0.36
B.1.04
C.3.00
D.4.36
【答案】C
【解析】根据标准误的公式,代入数据,得:
6. 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常以决定系数来表示,如测验的效度是0.80, 则测验可以正确预测或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可占效标总方差的( )。
A.36%
B.46%
C.56%
D.64%
【答案】D
【解析】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常以决定性系数来表示,意旨相关系数的平方,它表示测验正确预测或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例如测验的效度是0.80, 则测验的总方差中有64%的方差是测验分数的方差,即测验分数正确预测的比例是64%,其余36%无法做出正确的预测。
7. 瑟斯顿提出的态度测量方法是( )。
A. 核检表法
B. 等距量表法
C. 语义差异法
D. 累加量表法
【答案】B
【解析】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的等距量表法。他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某一态度主题,选取能代表该方面的态度语或项目若干,由专家对这些项目进行等级排列,并把专家排列的结果进行项目分析,保留有效的项目以及根据专家的反应确定项目的等级。
8. 李红在30名同学中物理成绩是80分,排列第五名,则其百分等级为( )。
A.65
B.75
C.85
D.95
【答案】C
【解析】根据未分组资料百分位等级计算的公式
:
9. 16PF 适用于( )。
A.8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B.10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C.16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
D.20岁以上的青年及成人
【答案】C
【解析】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 )是采用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人格测验,可以测量出16种主要的人格特质,适用于16岁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及成人。
10.在一次测验中,高分组在某项目上的正确率为90%, 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正确率为30%, 那么该项目的通过率是( )。
A.90%
B.30%
C.60%
D.50%
【答案】C
【解析】项目的通过率分别代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通过率,代入公
式计算得P=
11.有一名10岁儿童参加智力测试,他的心理年龄为12岁,其比率智商是( )。
A.83
B.110
C.120
D.125
【答案】C
【解析】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为:
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