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同工酶。

【答案】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2. 密码子的摆动性(wobble rule)。

【答案】密码子的摆动性是指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进行碱基配对时,前两对碱基严格遵守标准的碱基配对规则, 第三对碱基则具有一定的自由度的性质。

3. 级联放大作用。

【答案】级联放大作用是指在激素作用过程中,信号被逐级放大,最终使生物学效应大大增强的作用。

4. 终止子

【答案】终止子

5. 激活剂。

【答案】激活剂是指所以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无机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另外还有对酶原起激活作用的蛋白质性质的大分子物质。

6. 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答案】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是指利用氨基酸、磷酸戊糖等简单的化合物合成核苷酸的途径。

7. 基因。

【答案】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或RNA 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基本单位,其化学本质为DNA (对于RNA 病毒则是RNA ),主要包括编码序列、间隔序列和调控序列。

8. 易化扩散

【答案】易化扩散又称促进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由载体蛋白(即转运蛋白)介导的跨膜扩散,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加入能量,是一种被动转运。

分子中终止转录的核苷酸序列。

二、问答题

9 双链DNA 分子A 和B 的长度都是1000个碱基对,; .但碱基组成不同。分子A 含20%的(A+T)分子B 含有60%的(A+T)。请说明哪个DNA 分子具有更高的Tm 值(即解链温度);在分子B 中有多少胞嘧啶残基。

【答案】分子A 中含有胞嘧啶残基为40%, 分子B 中含有胞嘧啶残基为20%。

所以,分子A 具有较高的T 值。

10.在生物膜中脂类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构成膜的主体;决定了膜的选择透过性;其运动决定膜的流动性;提供稳定膜蛋白DG/IP3的疏水环境。生物膜中的某些脂质在信号传递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如糖脂在免疫应答中,作为第二信使也产生于膜脂质。

11.有一多肽,其分子量约为1200。将其多肽进行如下分析:

(1)进行氨基酸成分分析可知含有等摩尔的Leu 、Orn 、Phe 、Pro 和Val 。 (2)羧肽酶处理时,无游离氨基酸。 (3)经DNFB 处理得到

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推

(4)该肽不被胰凝乳蛋白酶水解。 (5)该肽部分水解得到下列三种二肽,即导出该肽的 氨基酸顺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由(1)可得该多肽为十肽;由(2)可得该肽可能为环肽,也可能末位或倒数第二位氨基酸为Pro ; 由 (3)可得该肽为线性结构,N 端为Orn ; 由(4)可得Phe 应在Pro 前一位;由(5

)可得该十肽顺序为

12.在下,水解成

【答案】根据公式

的平衡常数为

求该反应的

13.提高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合成会对TCA 循环产生何种影响?细胞会怎样应付这种状况?

【答案】提高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合成,将会减少草酰乙酸和旷酮戊二酸的量。如果这两种物质不能被有效的补充,将会影响到TCA 循环,进而影响乙酰CoA 的氧化和ATP 的合成。然而体内存在的一系列的回补反应可及时补充草酰乙酸和or 酮戊二酸的量。

14.(1)电极反应的任意规定为零,计算在时的

(2)电极反应

时的

代入已知数据,则得

计算在

时的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的平与

及有如下关系:

式中R 为气体常数摩尔的当量数。F 为法拉第常数

时,经计算

所以

如果在某一某电极反应:

在如果

非标准状态下E 与和

都是下电极反应的

的关系为:

T 为绝对温度为每摩尔传递的电子数,即每

值为已知,可利用式②推测在另一

下的

值。例如,

(或浓度相等),式③中的E 即是

所以该式表明,

每増加一个

单位,

就减少

15.有一蛋白质,在某组织内含量很低,很难分离提纯,现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并从其他实验室要来该蛋白质的抗体,问用哪些实验方法可以初步证实组织内的确含有该蛋白质?

【答案】先根据这种蛋白质的分子质量,选用一定浓度的聚丙烯酰胺作用分离胶,用SDS-PAGE 分离从该组织中提取到的蛋白质。然后,用蛋白质印迹技术,转移到特定类型的薄膜上,最后用酶联抗体进行检测,观察一种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条带是否呈阳性反应。如果呈阳性反应,则初步证实组织内的确含有该蛋白质。

16.为什么说乙醛酸循环是三羧酸循环的支路?

【答案】乙醛酸循环是一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机酸代谢环,五步反应中有三步与柠檬酸循环中的一样,另有两步不同的是:异柠檬酸不经脱羧而直接被其裂合酶裂解成琥珀酸和乙醛酸(因而得名),后者再与另一分子乙酰-CoA 经苹果酸合酶催化缩合成苹果酸。总反应式:2乙酰-→琥珀酸+2C0ASH+NADH+

表明,通过绕行柠檬酸循环中的两步脱羧反

应,每轮乙醛酸循环可由两分子乙酰-CoA 净得一分子琥珀酸或草酰乙酸,后者既可进入柠檬酸循环代谢,亦可经由糖异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

乙醛酸循环的意义:(1)乙酰CoA 经由该循环可以和柠檬酸循环相偶联以补充其中间产物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