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1西方哲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感性
【答案】感性是指人的认识的接受性,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认识能力,是最起码的认识能力。康德把知识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感性知识由两种成分构成:①用来接受的先天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形式; ②通过自在之物刺激感官而后天获得的直观的质料,包括知觉、印象、感觉等。康德认为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一切外部现象最终都要纳入到内部来感知,时间是感知一切内外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
2. 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
【答案】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是指辩证的否定。否定之否定不是没有返回到原来的肯定状态,而是达到了比原初状态更高程度的肯定,并表现了事物自身的更高层次的发展。他认为,事物的发展可以归结为“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肯定”是肯定阶段,是单纯的统一; “否定”是第一个否定阶段,由于自身包含着差别而必然否定自身; “否定之否定”是第二个否定,是在更高水平的和谐整体基础上恢复统一。该阶段克服了原初的肯定和否定之间的对立矛盾,达到了更高的统一,是在更高阶段上的自我恢复。
3.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答案】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精神的范畴形式,是自在自为的理念、无所不包的全体和无限的实在,又称“绝对真理”、“绝对精神”。它存在于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过程之中。绝对理念作为上帝的形而上学复本,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真理的最终实现。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是能动的自我,它外化于自身又回到自身,具有内在目的和理想,是生命理念与认识理念的高度统一。绝对理念这个概念把逻辑学、本体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四者结合起来。
4. 拉丁阿维洛伊主义
【答案】拉丁阿维洛伊主义是指13世纪在巴黎大学艺学院流行的一种思潮。其特点是主张像阿维洛伊一样忠实于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原意,反对当时依照柏拉图主义的精神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尤其反对为了维护神学教义而割裂和改造亚里十多德的思想。拉丁阿维洛伊主义者提出双重真理论的主张,即通过理性和宗教都能达到真理他们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正统的神学,对经院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简答题
5. 简述教父哲学中,信仰主义对哲学的看法。
【答案】教父哲学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派。在早期基督教和希腊哲学相遇的时候,教父哲学对待哲学的两种态度分别是:
(1)信仰主义的态度,即将信仰和哲学完全对立起来,以德尔图良为代表,认为知识和哲学是使异教徒误入歧途的根源,必须根除。
(2)理性辩护主义的态度,即利用哲学为信仰进行辩护,以奥古斯丁为代表,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论证基督教的信仰,虽主张“信仰寻求理解”,但信仰是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方法和途径。
6. 如何理解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
【答案】(1)事物的规律性
黑格尔认为,不论是在自然世界还是在精神世界中,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①规律的普遍性
黑格尔认为人们只承认应当通过自然界表面上的偶然现象寻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而把社会现象当作是偶然和任性的产物,这是错误的。社会领域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规律性。
②自然界与社会领域的比较
自然界和社会领域规律表现的形式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必然性直接完成的,后者则是借助于自由的精神世界而完成的。黑格尔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认识事物的理性,哲学的最高任务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2)现实和现存的区分
①他认为在一切现存事物中,一部分是倏忽即逝的、没有意义的现象,一部分是“现实的”真实的东西。
②那些现实的东西就是指具有必然性的存在,符合理念的存在; 而那些倏忽即逝的、没有意义的现象只是现存的,而不是现实的。
因此,他的命题就是:“凡是合乎理念的就是真实的存在,反之,凡是真实的必然存在,都是合乎理念的。”
7. 普罗提诺的“流溢说”。
【答案】“流溢说”是古希腊晚期哲学家普罗提诺哲学的重要概念,用以说明“一”生万物的方式。
(1)概念
“流溢说”是指“一”不动地产生其他本体的生成过程。从肯定方面讲,“一”是绝对的同一体,是单纯而单一的神本身和善本身,是存在物的最高原则和终极原因,是完满自足的源泉。“一”因完满而流溢,因流溢而产生一切。
(2)内容
①“一”的生成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外在的活动,“一”是完满自足的。
②“一”由于自身充盈,自然要溢出,但流溢无损于自身的完满。“一”的生成是完善的本性所在,自满自足、产生外物又无损于自身。
a. “一”先流溢出“理智”。“理智”是“一”唯一的直接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b. “理智”能够流溢,流出的影像是“灵魂”。灵魂是能动的、不朽的,可以轮回,可以流溢。
c. 灵魂的流溢物是可感世界。可感事物有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形式是存在于理智之中的理念形式的影像,质料本身是独立存在、没有仟何规定性的漆黑的混沌。
(3)评价
普罗提诺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改造,将分有、摹仿变成流溢,把柏拉图的客观理念理智化、理性思辨神秘化,创立以神秘主义为本质特征的新柏拉图主义。流溢说虽然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但它不仅用内在的流溢关系解决了柏拉图因分有或摹仿而遭遇的难题,而且从根本上改变早期希腊哲学的“生成补偿”观念。
8. 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理性认识的观点。
【答案】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智是理性灵魂的特殊功能、活动和内容,是人类灵魂除去动物灵魂所执行的那些功能之后的核心特征。
(1)理智的性质
他认为理智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即理智活动的原因在理智自身,不在外部事物的作用。因此,人只能在感觉对象呈现时才能感觉。感觉的对象是可感形式,理智的对象是可知形式。
(2)理智与可知形式
理智是形式的形式,感觉是可感事物的形式。只有可感的、有形的物体才能独立地存在,可知形式包含在可感形式之中,两者都是从可感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不同状态和性质。没有感觉的印象人们不能知道或理解任何东西。
(3)认识的三个阶段
①是感觉接受可感形式,可感形式同时包含了可知形式,只是此时理智尚未发生作用,对可知形式毫无认识;
②是想象对个别的可感形式加以比较、归类把相似的可感形式想象为一个印象,可知形式开始显露;
③是理智作用于想象的印象,把可知形式从可感形式中完全抽象出来,产生出理性概念。
9. 笛卡尔的方法论原则。
【答案】笛卡尔从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总结出四条方法论原则,分别是:
(1)不要把任何事物看成是真的,除非对它已经认识清楚了。
(2)要用逐步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解决问题。
(3)思考时,由简到繁。
(4)要彻底复查一切,做到确实无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