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840广播电视艺术基础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屏幕

【答案】大屏幕是指直观式彩电或背投式投影电视中的屏幕。通常,屏幕的对角线尺寸在40英寸以上。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显示的要求,大屏幕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大屏幕显示技术主要包括CRT 显示技术、LCD 显示技术、DLP 纯数字化显示技术、LCOS 显示技术、GLV 显示技术。大屏幕无缝投影显示的应用来源于指挥监控、视景仿真、立体影院系统,它是适应人们追求亮丽的超大画面、纯真的色彩、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的这一需求而产生的,其在增大画面、提高亮度、分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 跳轴

【答案】跳轴是摄像术语。当拍摄运动物体时,运动物体和运动方向之间会形成一条虚拟的直线,称之为轴线。摄像机机位只能处于轴线的一侧,如果越过轴线拍摄,就会造成画面逻辑的混乱,称作跳轴或越轴。一般来说,电影的运动画面是严格按照轴线进行拍摄和剪辑的,但在某些艺术电影中为了表达剧中人物的错乱情绪,有时候会用跳轴镜头来表现。

3. 场面调度

【答案】场面调度最初是戏剧用语,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做的处理。用于影视剧中,则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包括所有放置在摄影机之前的将被拍摄的元素:布景和道具、灯光、服装和化装以及人物举止。根据调度主体的不同,分为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常用的调度手法有纵深调度、重复调度和对比调度。

4. 《正大综艺》

【答案】《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与正大综艺公司合办的综合性文艺专栏节目。1990年4月开播。每周六晚播出1次,次日重播,每次2小时。前1小时为综合性文艺板块,常由“世界真奇妙”、“面向世界”、“五花八门”等专栏组成。节日后半段约1小时,为“正大剧场”,播放进口的故事片或电视剧。

二、填空题

5. 同一首歌的总导演是_____。

【答案】孟欣

【解析】《同一首歌》栏目于2000年1月27口创立,借用歌曲《同一首歌》,请来观众所熟知的歌唱家和歌手,为观众献唱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同一首歌》以制作独具特色的系列大型演唱会和各类主题、公益演唱会为主,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6.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_____的主题曲。

【答案】《三国演义》

【解析】电视剧《三国演义》改编自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其主题曲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一一《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由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演唱。

三、简答题

7. 简述广播电视的符号种类。

【答案】广播电视的符号种类主要有:

(1)语言

广义上讲,凡是传达信息的形式一符号系统,都是语言。广播电视使用的语言指以语音为物质基础,以词语为构成要素,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表意体系。

①声音语言

声音语言是广播最主要的表情达意手段,也是电视传播重要的语言符号之一。广播电视声音语言的构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按照节目录制的方式来看,可以大体上分为现场录制或直播的语言,和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

②文字语言

对于电视而言,文字语言指的是在电视内容中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和阅读的文字内容,通常分为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两种。画内文字指的是画面拍摄到的文字内容; 屏幕文字主要指后期制作合成的文字。字幕除了传统的交代时空、人物、背景等作用外,还具有渲染气氛、提醒、警示等作用。

(2)画面

①画面是电视最重要的特殊的传播符号。

主要依靠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色彩等造型元素和剪辑方式来形成叙事逻辑。

②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广泛使用,特技制作便捷程度提高,在电视画面上,一种独特的屏幕符号作为电视视觉传播元素的一种,作用己变得越来越明显,屏幕符号在电视传播中能对画面本身起到说明、提示、解释等补充作用。

台标成为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屏幕符号,一般电视台的台标有以下几种形式:文字式台标;

字母组合式台标; 汉字式台标; 图案式台标

(3)音乐音响

作为广播电视重要的听觉类非语言符号,音乐音响也分为同期录制的现场音乐音响,和后期配制的音响或后期配乐两种。前者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现场摄录的,是对现场声源的还原和再现,是摄录设备现场捕捉到的真实存在的声音。后者是模拟的音响。

8. 如果要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插入一段音响作品,你认为它会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

【答案】我认为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插入的音响作品应是管弦乐《茉莉花》,原因如下:

(1)《茉莉花》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地位

《茉莉花》初名《鲜花调》,是著名的江苏民歌,最早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后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整理而成。它在中国有多个版本流传,现在流传最广的是南京六合、扬州、天长到泰州一带的民歌。《茉莉花》在中国民歌、海内外华人和西方音乐界中均具有较高地位,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2)“茉莉花”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使用价值

①爱情与友谊的象征

茉莉花素洁、浓郁、清芬、久远,它的花语表示忠贞、尊敬、清纯、贞洁。许多国家将其作为爱情之花,青年男女之间,互送茉莉花以表达坚贞爱情。它也作为友谊之花,在人们中间传递。把茉莉花环套在客人颈上使之垂到胸前,表示尊敬与友好,成为一种热情好客的礼节。

②难能可贵的医药价值

茉莉花可提取茉莉花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醇及其酷类、茉莉花素、芳樟醇、安息香酸芳樟醇醋。根含生物碱、甾醇。茉莉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茉莉花、叶和根都可药用,一般秋后挖根,切片晒干备用; 夏秋采花,晒干备用。具有辛、甘、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

③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

茉莉花叶色翠绿,花色洁白,香味浓厚,为常茉莉花盆景见庭园及盆栽观赏芳香花卉。多用盆栽,点缀室容,清雅宜人,还可加工成花环等装饰品。茉莉花虽无艳态惊群,但玫瑰之甜郁、梅花之馨香、兰花之幽远、玉兰之清雅,莫不兼而有之。

(3)《茉莉花》舒缓、欢快的主旋律与春晚的氛围十分贴切

《茉莉花》民歌小调流行最广,其曲调委婉流畅,结构严谨,五声微调式,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其所选意象突出、鲜明,能使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 表现手法一唱一叹,反复回旋,主题集中; 以独特的情节,溶注着浓郁的民族性情,古老而又新鲜; 体现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风尚,反映出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茉莉花》舒缓、欢快的旋律更能切合阖家团圆之春节联欢晚会的意旨。

(4)《茉莉花》中流露出淡然、恬静的民族意蕴

《茉莉花》一曲不但是合家团圆的温馨之乐,其更是中华民族淡然、恬静的民族意蕴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