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1教育学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按照关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
A. 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B. 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C. 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
D. 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
【答案】B
【解析】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将“课程”划分为五个层次,也是五种不同的类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是指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v 一划和教材等。领悟的课程,是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实行的课程,是指在课堂里实际开展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可以通过观察,问卷,与学生交谈等方式来识别这种课程。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说实际上揭示了“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运动形态,使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从静态的角度转换到动态的角度。不同的课程内容定义反映了定义者的基本观点和取向,每一种课程定义的背后都有其成文或不成文的理论基础。因此,答案选B 。观察课程分类和课程概念,好多次考试中都有涉及。
2. 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称( )
A. 成均、伴宫
B. 辟雍、库序
C. 辟雍、洋宫
D. 辟雍、泽宫
【答案】C
3. 20世纪20年代,苏联普通学校“综合教学大纲”取消了学科界限,将全部知识按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其中心是( )。
A. 活动
B. 自然
C. 社会
D. 劳动
【解析】此题是对苏联20世纪20年代教学改革实验的考查。按照1921~1925年间所实施的
,传统学校中的学科界限被打破,学生学习的知识按照自然、劳动和《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社会三个方面的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并以劳动为中心。
4. 汉代察举制实施时,在郡国推荐的是( )
A. 进士
B. 秀才
C. 孝廉
D. 举人
【答案】C
5. 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任务的是( )。
A. 写命题作文
B. 为班级设计网页
C. 诊断电脑故障
D. 完成考试单选题
【答案】D
【解析】结构良好问题的特征:①问题的明确性:②答案的明确性。
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这种中学是( )。
A. 完全中学
B. 统一中学
C. 综合中学
D. 文实中学
【答案】C
【解析】战后英国主要的中等教育机构类型是由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三种形式构成,各种中学的差别反映了教育的不平等性,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争论。1965年工党执政期间,决定在保留文法中学和公学的前提下把其余中学全部改造成综合中学,以体现教育机会均等,保证中下层子女也能进入像文法中学这样质量高、设备优越的学校学习。
7. 赫尔巴特教育过程分别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即( )
A. 统觉,教学和训育
B. 兴趣,教学和训育
C. 联想,教学和训育
D. 管理,教学和训育
8. 明朝官学体制中,属于小学性质的是( )
A. 府学
B. 社学
C. 宗学
D. 州学
【答案】B
9. 1905年清政府设立( ), 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A. 教育部
B. 学部
C. 国子监
D. 大学部
【答案】B
10.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
B. 教育性教学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考查。A.C 为夸美纽斯教学理论中的具体教学原则。B 是近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讨论道德教育时所提出的一项基本教育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秩序。他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与众万物的和谐发展; 二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其本身的法则。
11.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
A. 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 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 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 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答案】D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