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你认为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哪此?
【答案】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
(1)从市场失灵的角度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农业本身所具有的农业的外部性、农业的公共产品性、农业的弱质性、农业的不稳定性导致市场在某些方面失灵,需要政府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政策手段加以宏观调控。
(2)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发来沦证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性
工业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要高于农业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随着农业生产资本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则相对上升。在贸易中,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丧失。在市场竞争中,农产品处于劣势,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比较优势丧失,资源将流入其他产业。土地自由流动有限,绝大多数土地除了进行农业生产外基本别无它用,政府对农业用地的非农化进行严格的控制,当农民的主要或全部收入来自农业时,需要政府保护。政府因农业基础地位和农民生存对农业采取保护措施。
(3)围绕农业的发展阶段来分析农业保护政策的产生
日本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在解剖日本农业保护问题时提出了三个发展阶段理论。
一战前处于“食品问题”阶段,农业政策重点在于保障国内食品的充足供给和榨取农业剩余以保障工业发展。
一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处于“农业贫困问题”阶段,日本政府只是对农业提供了有限的保护,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工作机会、低吸贷款、财政补贴等。
20世纪60年代至今处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阶段,农业政策重点在于缩小城乡差距。
(4)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可能性
基姆·安德森和速水佑次郎用政治市场来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倾向于向农业征税而工业化国家倾向于支持农业。
①贫困国家最主要的经济目标是工业化,需要农业支持工业,农业保护政策的本质是让生活在城市的少数人来支持生活在农村的大多数人,不会走得很远。
②工业化国家工业发达,需要巩固农业。只有当预算成本太高时,工业化国家政府才开始抵制对支持的请求; 则政部、农业部参与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最常见的外部政治压力和主要制约是公共预算; 政客和官僚倾向于选择只需很低的直接预算成本的政策。
③经济发展早期,国家需要尽快实现工业化,各阶层倾向于注重工业。从民族主义或防御的理由出发而产生建立一个更“平衡”的,而不是更特殊的更工业化的经济愿望,使工业保护政策得到广泛的支持。
④经济发展后,农产品不能获得较高价格的机会成本会提高,采取农业保护政策。食品进口
国可能采取进口控制的手段扶持农业; 农业保持比较优势的国家,采取直接补贴或提高国内消费者价格的手段来支持农业; 在食品自我生产不足的发达国家,若考虑本国食品安全则会降低农业保护的政治成本。
2. 你认为农业家庭经营演变的国际经验是什么?
【答案】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
(1)大量的旧式小农被消灭,剩下一些也不起主导作用;
(2)农民并没有被农业工人所取代,农业中占大多数的依然是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的家庭农场,而这些家庭农场无论是在生产技术水平,还是在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主要发达国家的集体农场较少,家庭农场数量由多到少,规模由小到大,是主要的组织形式。社会主义国家在取消集体农场,采用家庭经营的组织方式后生产率提高。
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清楚地显示,家庭农场的效率高于而且优越于按其他劳动组合模式建立的农业生产组织。日前,集体农场在世界耕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所有工业化国家几乎不存在,那些在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存在的集体农场的建立常常是非自愿的,而且其生存也往往取决于政府的各种补贴。研究表明集体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
3.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在乌拉圭回合之前,农业保护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有:
(1)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国的农业政策主要是通过立法设定较高的农产品进口关税,来保护本国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2)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各国在维持对农产品高关税政策的基础上,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农业进行保护和支持,使农业保护主义不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不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个新的水平。
(3)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
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恢复并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业劳动力,造成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滞缓,各国先后制定了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法律,并根据这些法律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主要有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农业生产政策以及农业结构政策。
4. 了解近代合作社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
【答案】(1)以蒲鲁东为代表的无政府合作社思想
①作为政治的国家应该取消,它的任务只是评价经济关系公平合理;
②要废除以特权和垄断造成的不平等,建立以劳动为根据的公平交换,使个人和家庭获得全部劳动果实;
③要建立交换银行,实行按生产产品的劳动时间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在交换银行之下附设
两个会,一个办理生产,一个办理消费,两会联合办公,一方面按照相互帮助的原则组织生产团体满足需求,一方面组织原料供应和制成品消费者。
(2)以路易·勃朗和斐迪南·拉萨尔为代表的国家社会主义合作社思想
路易·勃朗著有《劳动组织论》,主张建立大规模的生产合作,认为这种生产合作组织是从资本家的压迫下救出劳动者的好办法; 劳动者虽有组织生产合作的能力,却没有与资本家对抗的财力,因而必须请求政府拨专款进行建设。
斐迪南·拉萨尔认为,只有组织生产合作社,使劳动者自身成为办社的企业家,才有助于劳动者的解放。
(3)以威廉·金为代表的基督教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思想
威廉·金认为合作社是推翻资本主义和破除工资制度的有力工具,劳动、资本和知识二者看作是合作社的三大要素,主张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阶级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办合作社。
(4)以季特为代表的尼姆学派的合作社思想
①社会的改造需要合作而无需革命,主张建立消费合作社;
②消费是日的,一切经济组织日标全在消费,生产不过是手段;
③在组织完善的制度里,生产应该为消费服务;
④不主张废除私有则产制,但反对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⑤在农业方面,主张耕者有其田;
⑥在工业方面,主张借合作社力量把财产变成集团公有。
5.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环节是什么?
【答案】(1)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
广义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包括信息内容开发、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设备制造以及信息机构建立、信息规则设定、信息环境维护、信息人员培训等活动。
狭义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处理、存储、交换、共享、服务和应用农业信息资源。
(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可支配资源的形成,包括信息内容的收集、存储与组织等,这是信息服务者的“资本”; ②信息的提供,包括信息产品的生产,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等,这是信息资源有效聚集的前提;
③信息环境,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发生关系的场所和社会条件。
(3)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环节
①农业信息内容的积聚与资源形成
农业信息内容的积聚与资源形成的具体目标是广泛利用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各种农业信息的制高点,规划和收集有用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有效地保存起来,有效地存储到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根据用户使用的要求把它们组织起来,使其能为农业用户服务。
②农业信息渠道建设与用户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