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物质与意识
【答案】(1)列宁对物质概念的规定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意识是指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小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一一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 垄断
【答案】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3. 分析与综合
【答案】(1)分析是指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构成这一认识对象的基础的部分、本质的方面。
(2)综合是同分析相对应的方法。综合通常被看做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但是综合绝不是把各部分、各组成因素机械地凑合起来或装配在一起,而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本质的方面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分析与综合的实质,就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也是辩证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
4. 联系
【答案】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卞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5.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答案】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1)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二、简答题
6. 如何评价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科学地说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1)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①按其发挥作用的性质,历史人物有些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有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有些历史人物起作用的情况应做具体分析;
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
(2)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
①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局限性;
②阶级社会中的历史人物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阶级关系的制约,要反映或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③根据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历史特征和阶级特点,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7. 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原理?
【答案】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社会中人与人的一切现实联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这已为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所证明。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8. 从“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的过程,就是自然的人化工厂,而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主要是人类的科学认识活动.
【答案】认为从“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的过程,就是自然的人化工厂,是正确的论断,但认为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主要是人类的科学认识活动,则是错误的论断。
(1)从“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的过程,是自然的人化工厂
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实践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人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主要的是社会存在物。
(2)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是人的实践活动
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实践的存在方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