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社会卞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答案】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小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具体体现在:

(1)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①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

②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表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2)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其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但是,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是人民革命长期奋斗和追求的目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着的。要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总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要在不断实践和探索,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而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真正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二、辨析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答案】该说法不全面,具体分析如下: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3. 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三、论述题

4.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答案】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1)空想社会主义

①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③空想社会主义的内容

a. 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一种“历史谬误”、“人世间的祸害”,必须尽快代之以最好的社会制度;

b.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总之,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5. 社会主义建设在实现共产主义进程中意义重大。

【答案】(1)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期望在一个早晨突然进入理想境界,而是把实现最终理想看做一个有着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分别把这两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一方面必须看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上的一致性,看到它们总体上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两个阶段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的重大区别。

(2)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高级阶段是建立在低级阶段基础上的,没有低级阶段的发展,也不会有高级阶段的到来。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在当代世界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就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背叛。

(3)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民族和国家仍然存在。

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分别地进行的。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也会有所不同,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国家和民族,应该以具有自身特点的方式逐步向共产主义方向迈进。

(4)当代中国应当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条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身的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抉择,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也将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康庄大道。

(5)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党的最高纲领,当前的最低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统一的。当前,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