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854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目录
2016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854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2
2016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854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8
2016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854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14
2016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854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21
2016年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854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26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变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为什么公开市场业务这一政策工具是最常用的工具?
【答案】(1)影响货币供给的,一个是货币乘数:另一个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量不变时影响派生存款量; 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影响准备金; 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增加; 卖出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量就会减少。
(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明显优点:①能按中央银行的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只能用变动贷款条件或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商业银行的借款数量; ②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上; ③操作规模可大可小,交易的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更便于保证准备率调整的精确性; ④不像法定准
,在中央银行备率及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准备率及贴现率不是可以轻易变动的)
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这些优点决定了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最常用的工具。
2. 从经济增长率与工资增长率的相对关系中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发生机制。
【答案】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在不存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也可以导致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这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从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看,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各具特点且千差万别,这是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
西方学者通常用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的两个部门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发生机制。由于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的快慢也应当有所区别。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通常是由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部门和开放度较高的部门决定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工会追求工资均等化和公平原则的压力下,在劳动力市场竞争的作用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发展缓慢处在衰退阶段的部门和非开放的部门,其工资的增长速度会向生产率提高较快、正处十上升期和开放度高的先进部门看齐,使整个社会的货币下资增长速度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
如果整个社会的工资增长速度都向那些先进的经济部门看齐,势必会导致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这必然会导致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3. 除收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消费? 它们如何作用?
【答案】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但它并非影响消费的全部原因,尤其是短期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会小于0,有时候它会大于1。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收入,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行为。
(1)利率。传统看法认为,提高利率可以刺激储蓄,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利率是否会刺激储蓄,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一方面,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因此会增加储蓄。利率提高使得储蓄增加是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使他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他认为自己更加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减少储蓄。这种储蓄的减少是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如何影响储蓄,必须视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总和而定。
一般而言,对低收入者来说,利率提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利率提高会导致储蓄增加。对高收入者来说,利率的提高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从而可能会减少储蓄。
(2)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指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影响消费。货币收入(名义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升,则实际收入下降。如果消费者想要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则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提高; 反之,物价下跌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
(3)收入分配。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大,而收入分配越是不平均,则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小。
(4)社会保障制度。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制度越是完善,居民越是敢于消费,否则储蓄意愿要增强。
4. 简述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答案】(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 S. Duesen berry)提出的,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从而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在长期,消费和收入会维持一个固定的比例,因此长期消费函数可表示为C=βy ,消费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 但在短期,人们增加消费容易,但减少消费难,哪怕收入下降了,因此,短期消费函数表现为有正截距的曲线。
如图所示,C L 为长期消费曲线,其保持稳定不变。假设经济在y 1时衰退,消费者收入下滑到y 3,按照C L ,此时消费者的消费应该下滑到C L3。但由于消费者很难降低生活水平,所以,此时只会下滑到C S3,即短期消费曲线不在C L 上,而是C S1。同理,如果在y 2时消费者收
入下滑,此时短期消费曲线为C S2。此种消费能上却难下的现象,被称为“棘轮效应”。
图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长期和短期消费曲线
同时,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还认为,消费者的行为要受周围人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示范效应”。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周围人的收入等比例增加,则消费者的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如果消费者周围人的收入增加比例更大,则消费者可能会强制提高自己的绝对消费量,此时会导致增加。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是由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cYL。式中,WR 为实际财富,α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 为工作收入,c 为工作收入
的边际消费倾向。按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年轻人和老年人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较高,中年人较低。
(3)永久收入理论
永久收入理论是由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来的。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永久收入。人们会利用他现在的收入和历史收入来预测其可能得到的永久收入,预测时,距离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假定永久收入为
Y 和Y-1,分别为当前和过去收入。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永久收入,即
消费倾向为。可见,当前收入的边际,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C o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低于长期的原因是,收入上升时,,其中,Y p 为永久收入,θ为权数,人们不能确信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因而不会马上调高其消费,当然,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相信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因而也不会马上调低其消费。只有当人们最终确信了较高或较低的永久收入时,他们才会相应调整其消费。
二、计算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