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项目( )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者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A. 难度
B. 区分度
C. 信度
D. 效度
【答案】B
【解析】项目的区分度也称鉴别力。它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者的心理特性的一种区分能力。
2. 在经典测量的真分数模型下,公式
A. 测量误差的变异数
B. 观察分数的变异数
C. 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数
D. 稳定的但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
【答案】D
【解析】根据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
但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
,是与测验目的有关的变异数,是总变异数,是稳定的是测量误差的变异数。 是( )。
3. ( ) 过程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
A. 常态化
B. 线性化
C. 百分制
D. 分布均匀
【答案】A
【解析】常态化的过程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标准分数,即是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
4. 下列说法中,( )不是对测验环境条件的要求。
A. 记录下任何意外的测验环境因素
B. 安排测验材料
C. 完全遵从测验手册对环境的要求
D. 在解释测验结果时也必须考虑环境因素
【答案】B
【解析】测验的环境条件包括:①必须完全遵从测验手册的要求;②记录下任何意外的测验环境因素;③在解释测验结果时也必须考虑环境条件因素。安排测验材料是测验前的准备工作,不是对测验环境条件的要求。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快速选拔官兵和分派兵种而编制的测验属于( )。
A. 个别测验
B. 特殊能力测验
C. 语词联想测验
D. 团体测验
【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耶克斯和桑代克、推孟提出用测验招募和选拔士兵。但面对短时间内动员数百万兵员的任务,采用个别施测的智力测验显然无法完成任务。于是,在奥蒂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的基础之上产生了陆军甲种测验,陆军测验的成功,使团体智力测验的研究、编制及应用迅速发展起来。
6. 被试在回答心理测验题目时,不管测验内容如何,都采用同样方式来回答问题。这种趋同应答的现象被称为( )。
A. 反应定势
B. 反应风格
C. 猜测应答
D. 默认应答
【答案】A
【解析】反应定势是受测者在测验中由某种心理定势引起的反应倾向,它使受测者作出与测验欲测的特性无关的歪曲反应。在能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和态度测验等心理测验以及采用问卷法进行的心理研究中,反应定势是普遍存在的。
7. 关于操作测验的特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操作测验适合团体施测,有利于被试者之间的互动
B. 韦氏智力测验中包含操作量表部分
C. 操作测验不受文化因素限制,因此其应用领域比文字测验广泛许多
D. 操作测验的适用对象比文字测验更为广泛
【答案】B
【解析】韦氏智力测验中包含了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
8. 从不同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当( ) 相同或接近时才可以比较。
A. 标准差
B. 平均数
C. 标准分数
D. 原始分数
【答案】A
【解析】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来的标准分数。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义为15。所以离差智商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之上,它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因而是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标,从不同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当标准差相同或接近时才可以比较。
9. ( ) 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A. 团体
B. 常模团体
C. 受测人群
D. 样本
【答案】B
【解析】常模团体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类人所组成的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10.常模样本中6年级的算术平均分为35, 某儿童在算术测验中得35分,那就是说,该儿童的算术年级当量是( ) 。
A.5年级水平
B.6年级水平
C.7年级水平
D.8年级水平
【答案】B
【解析】年级当量就是年级量表,是将被试的成绩与各年级常模样本的平均原始得分相比较,被试的成绩与哪个年级的平均原始等分相近则认为被试相当于哪个年级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
11.年级当量
【答案】在教育成就测验上,经常采用年级当量来解释分数。年级当量是把学生的测验成绩与各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比较,看他相当于几年级的水平。这种年级量表选择题目与指定分数的方法步骤与年龄量表类似,所不同的是用年级水平代替了年龄水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