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904心理学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心境
【答案】心境(mood )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一般的情绪反应持续时间短则几秒钟,长则几小时,但一种心境可以持续多个小时,甚至很多天。在这段时间里,这种愉快、喜悦的心情仍影响着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在他看来,仿佛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染上了快乐的色彩。相反,心境忧伤的人,在这段时间里所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带有忧伤的色彩。心境不同于其他情绪状态的显著特点是: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即不针对任何特定事物。它是一种带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的心境跟生物节律有着密切关系,心境还表现出周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2. 课堂心理气氛
【答案】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状态、知觉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和定势状态等。
课堂心理气氛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和谐的、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顺利完成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不良的课堂心理气氛,是课堂中的一种不和谐的因素,阻碍了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了教学效果。
3. 动机
【答案】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指引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有生理和心理的活动。动机由内驱力和秀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4. 诱因理论
【答案】诱因理论是动机理论中的一种。由于驱力理论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人们针对这种缺陷提出了诱因理论。诱因是指能激起有机体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诱因具有唤醒有机体并指导行为朝向的作用。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的,只有当它变成
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
5. 迁移
【答案】迁移指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两种:一种是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一种是会有消极干扰作用的,叫负迁移。迁移的原理是客观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互相制约性。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然后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教学中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正迁移,尽量减少负迁移。
6. 情绪智力
【答案】情绪智力是人类社会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情绪进行信息加丁的一种重要能力。情绪智力概念是对人类自身价值认识的深化。1990年,Salovey 在《想象、认知与人格》杂志发表“情绪智力”一文正式开始出现的一个概念。Mayer 等1993年到1996年又发表了两篇,直到1997年论文主要还是以梅耶、Salovey 的四篇主要论文为主线; 1995年Golmen 以神经科学专栏作家的敏感性从杜勒关于杏仁核的研究成果获得启示,综合一些临床研究成果以及把社会智力、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拼凑在一起写成情绪智力一书。情绪智力包括一系列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准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地、创造性地激励行为。情绪智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情绪调节能力是情绪智力的直接反映。
7. 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案】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或学习成绩的良好期望,会使学生产生顺应这一期望的变化,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代的一位善于牙雕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在雕刻的美丽少女上,竟使雕塑活了起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在课堂环境下做了实验,发现在教师的赞扬下,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于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有明显的提高,说明教师的暗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等有重要的影响。
8. 机能主义
【答案】机能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相同,他们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这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
9. 注意稳定性
【答案】注意稳定性是注意的品质之一,也叫持续性注意。它是指人能够将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这种作业要求被试在一段时间内,持
续地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做指标。这种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10.情绪
【答案】情绪(emotion )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反应等复杂成分。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依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凡是能满足己激起的需要或能促进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便引起肯定的情绪; 相反,凡是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或可能妨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便引起否定的情绪。具有独特的生理机制。小仅大脑皮层,而且大脑皮层以下的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网状系统等部位也起着特定的作用。最基本的情绪形式是喜、怒、哀、惧。具有明显的机体变化和生理唤醒状态。
11.静息电位
【答案】静息电位是指当细胞不活动时,细胞膜处在极化状态,如以膜外电压为0,则膜内电压为约-50到-70mV 时的电位。这时细胞膜外呈正电性,而膜内呈负电性,且用微电极可测出细胞内外有-70mV 的电位差。不同细胞静息电位不同。
12.知觉恒常性
【答案】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对象的刺激输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是维持恒定的一种知觉特性。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很普遍,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种:①大小恒常性。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论观看距离如何,人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看成特定的大小; ②形状恒常性,尽管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仍倾向于把它感知为一个标准形状; ③明度恒常性,或称亮度恒常性,指尽管照明的亮度改变,但人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的表面亮度知觉为不变; ④颜色恒常性。尽管物体照明的颜色改变了,人们仍把它感知为原先的颜色。除视知觉外,知觉恒常性还表现在其他知觉领域中。知觉的恒常性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使人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作出反映。
二、简答题
13.人际沟通具有哪些心理功能? 如何理解?
【答案】人际沟通具以下几种心理功能
(1)心理发展功能
人是一个开放性的,信息加工和能量转化的有机系统,需要经常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物理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以保持自己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平衡,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在孤儿院生活的儿童其智力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一般同龄儿童,人格方面也有缺陷,其关键原因就是他们缺乏与成人的积极而充分的沟通和相应的稳定亲密的关系,一旦回到正常的教养环境,他们的智力发展速度就能很快赶上普通儿童。由此可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