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日本近代报业发展的特点。

【答案】日本早期的报纸以翻译、翻刻为主,报纸形式、印刷手段都很落后。日本近代报业发展经历了从政论到政党报刊,再到商业报刊的发展之路,特点如下:

(1)近代报业发端于外国人在日本创办的报刊。早在“官版”报纸间世之前,在横滨、神户、长崎等有治外法权的城市,就出现了外国人经办的外文报纸。《长崎航运及广告报》是日本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由英国人汉萨德于1861年创办,之后日本陆续出现了十几种外国人创办的外文报纸和日文报纸。在幕府末年的各类报纸中,这些由外国商人、传教士创办的报纸占主导地位,它们不但数量多,存在的时间长,而且对后来日本人自己创办的报纸产生丁重大影响。(2)“明治维新”动乱期间,出现了日本人自办的报纸。1868年初的日本第一份官办报纸《太政官日志》和同年柳河春三主办的日本第一份非官方报纸((中外新闻》。这一时期报纸分为支持明治政府派和佐幕派,两派报纸激烈论战,为后来政党报纸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日本近代报纸是在明治政府与幕府参与势力的斗争中作为阶级舆论机关诞生的,因此与党派政争关系密切。1875-1881年为是日本“政论报纸”时期。“民权派”和“官权派”两派报纸围绕召开国会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为镇压“民权派”,1875年,明治政府先是颁布了“新闻纸条例”,继而又制订了“诽谤法”,并规定了对新闻记者的刑律。此后的五年内,日本新闻史上出现了空前的言论恐怖时期。

(4)从政论报纸到政党报纸。1881年明治天皇决定实行君主立宪后,各种政治势力很快结成各种政党,主要有自由党、立宪改进党、立宪帝政党等,一些政论报纸转而成为政党的机关报。日本新闻业进入了政党报纸时期。为了限制政党报刊的自由论争,明治政府于1883年修改了“报纸条例”,征收高额保证金,迫使几{一家报纸停刊。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分化离间,削弱和瓦解各个党派,随着政党活动的衰败,各党的机关报也走入低谷。“政党报纸”时期宣告结束。

(5)商业化的先驱一一小报的产生。随着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小报适应群众的口味应运而生。小报是与政论型的大报相对而言,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与大报不分先后。小报不刊政论,主要刊登新闻、娱乐和小说,形式活泼、语言通俗,版面较小,售价低廉,是一种大众报纸。最具代表性的是东京的《读卖新闻》和大阪《朝日新闻》。

日本的通俗小报和欧美的廉价报纸相类似,但日本没有明显的廉价报纸时期。在政论报纸和政党报纸盛行时,有的小报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在政党报纸衰落之时,这些小报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大报的位置,不仅发行量远远超过当时的大报,而且普遍增添了政治新闻的商情报道,

分担了部分大报的功能。这又是和欧美国家不同的。

(6)商业化经营之路。在经历了“政党报纸”的兴衰和“小报”的产生、演进之后,1886年到1887年,日本报纸开始走向商业化经营之路。最先走上这条路的是《邮报便知新闻》,之后是《东京日日新闻》,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朝日新闻》。1888年,该报打入东京,形成了日本第一个跨城市经营的报系,具体做法是:①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加快印报速度,降低印刷成本; ②使用电报传发新闻,提高发稿速度; ③采取多种促销手段,增加报纸发行量。

2. 《人民之友报》的创办及其意义。

【答案】(1)《人民之友报》的创办经过

马拉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领袖之一、杰出的革命报刊活动家和新闻记者。1789年9月12日马拉创办《巴黎记者报》,16日改名为《人民之友报》,发表许多政论文章,宣扬暴力革命,谴责君主立宪派的妥协行为,后受到迫害,被捕入狱,《人民之友报》停刊。共和国成立后,1792年9月22日又改名为《法兰西共和国报》,仍坚持革命方针,与吉伦特派反人民的行径作斗争。

(2)《人民之友报》的意义

《人民之友报》在马拉的主持下,成为法国大革命中办的最出色、最有影响的报纸,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该报结合革命进程大力抨击封建势力的腐朽本质和反革命阴谋,及时揭露大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叛变倾向,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专政; 及时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主张颁布限价法,严惩奸商。这些主张后来在雅各宾派专政时付诸实现。

3. 简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

【答案】(1)弥尔顿“出版自由”口号的提出

弥尔顿是最先在新闻传播理论领域中树起“出版自由”大旗的人。他生活、活动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既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新闻自由的伟大斗士。1640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他匆忙从意大利返回英国,参加反对君主政体的斗争。他所出版的一些小册子接连遭到了国会出版委员会的长期审查,并于1644年被招至法庭质问、审讯,弥尔顿遂在法庭上当众宣读了他主张思想、出版自由的伟大文章一一《出版自由请愿书》。

(2)《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内容

弥尔顿的这篇文章提出了反对封建集权主义控制出版言论自由的有力论点,强烈谴责了当时整个封建检查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他特别强烈地反对专制集权的书报检查制度,呼吁“让我有自由来认识、抒发己见,并根据良知来做自由的讨论”,认为这才是一切自由之中最重要的自由。

他强烈要求公民拥有依据个人的良知,自由地获取信息、陈述及辩论的权力。他认为,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就可以独立地辨别正确与谬误,分清好坏,而要想运用这种才能,人们就必须不受限制地去了解别人的思想和观点。弥尔顿坚信,真理是可以肯定、可以辩明、可以被表达出来的,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具有战胜其他谬误而存活下来的无可比拟的力量。正是从弥尔顿的这些思想里面逐步形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这就是“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真理具有“自我修正”的属性。

政府不应该参加战斗,也不应该协助其中的一方。虽然虚假的可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真实的意见终会通过吸引新力量来保护自己,并通过自我修正的过程战胜其他意见而保留下来。弥尔顿在倡导自由的同时,承认自由讨论的权利可以加以限制,但是避免谈到作为这种限制的基础的一般性原则。

(3)评价

弥尔顿的这篇文章被后世誉为“世界上第一本提出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也是关于思想自由、传播自由的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人们赞誉他为新闻自由这一伟大命题最早的、最富权威性的阐述者之一。

弥尔顿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思想虽然在他所处的时代遭到了压制,但却对于18世纪以后的西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弥尔顿也因为他的杰出思想而受到了后世人们的普遍尊崇。

4. 简述甲骨的用途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1)甲骨的用途

文字传播时代依赖的是书写媒介,一切可以承载文字的自然物和人造物,都可以是书写媒介。从大自然提供的石头、泥板、树叶、树皮、甲骨、兽皮等,到竹木经过简单加工后而成的简犊,到质地细薄的丝织嫌帛,再到各种纸,铺就了书写媒介的历史道路。因此,甲骨的用途即是一种“书写媒介”或者说“书写下具”。

(2)甲骨的历史意义

书写媒介的出现,对新闻传播活动来说,意味着手抄新闻时代的到来,这在人类传播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甲骨作为文字传播时代书写工具的一种,其历史意义在于,帮助人类从口头传播时代走向了文字传播时代。使有声无形的语言转换成了声形俱备的文字,从而使传播的内容可以独立的方式永久地存在。

从历史向度上看,文字传播使人类信息传播从本质上开始超越时空的限制,孕育着新闻传播的规模化和大众化。文字发明是文字传播的前提,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符号和文字前身图画符号的诞生,开启了人类文字传播的历史,“它改变了数十万年信息传播的形态,使原始新闻发生了质变,标志人类文明的真正出现”。

5. 列举出几个意大利的主要报团,并作简要介绍。

【答案】意大利重要的报纸杂志几乎全部属于或受控于大的垄断资本集团。这些报业集团主要有:

(1)蒙达多利一快报集团

这是意大利主要的出版集团,拥有意大利国内期刊市场份额的23%,出版日报《共和国报》以及9家省报,占全国日报发行量的13.5%a1982年,该报团与人联手涉足电视领域,创办了全国性的商业电视网一一Rete4)但不久即因资金困难被迫出卖给了电视巨头贝卢斯科尼。

(2)里佐利一晚邮报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