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江大学学前教育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最近发展区

【答案】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由此引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定义是指儿童己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操作定义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活动任务时表现的水平和在成人指导或在有能力的伙伴帮助下完成任务时所表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2.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指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儿童发展所持的看法与态度也是不同的。这些看法与态度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对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二、简答题

3. 《幼儿园工作规程》当中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案】《幼儿园工作规程》当中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4.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保教结合原则”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答案】保教结合原则是我国学前教育中所持有的一条原则,可以说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在托幼机构的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保教并重与结合。保教结合原则的基本涵义是:

(1)“保”是指“保育”,侧重于幼儿的身体与生活的养护与照顾。

(2)“教”是指“教育”,侧重于幼儿的心理机能与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塑造。

(3)“保教并重”,是指保育与教育工作都要重视,不得重此轻彼。

(4)“保教结合”是指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即在保育工作中要注意教育因素,在教育因素中要注意保育因素,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在日常生活起居中,既要照顾好幼儿的饮食、睡眠,又要注意幼儿的情绪状态。寓教育于日常生活的小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 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土作的卞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答案】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下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为此,幼儿园应当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的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等。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幼儿园在帮助幼儿做好学习准备力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等。

②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离开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智力是不可能单独成长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幼儿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他们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学习愉快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

③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不少家长想让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就在入学前教孩子拼音、认字、做算术,甚至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来“系统”地教。这犯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错误,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当坚决地反对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

三、论述题

6. 试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答案】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幼儿时期,是身体各种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尤其是高级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的发育,常会使他们不停顿地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如果把孩子限制在狭小的教室里,每天几小时静坐,将会使某些部分种经细胞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严重制约身体各机能的迅速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发展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 思维的形式主要靠表象,而非抽象的词语或概念。幼儿思维的这种具体性和形象性,就决定他们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广泛地与人、与物直接接触,在动态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智力才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可能。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幼儿期是各种心理过程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喜欢与同伴交往,喜欢得到成人的重视和夸奖。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是不会因为自己不断变换活动方式感到疲劳的,相反往往由于活动过于单调或重复而引起厌倦。幼儿园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得幼儿没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幼儿进行更多的个别接触和交谈。而这些被挤掉的活动,却正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所不可缺少的。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在幼儿园提前进行知识教育并没有达到为入学做好充分准各的教育目标。虽然在入学之初,幼儿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显得较为轻松,但事实上使幼儿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他们会以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是他们己经掌握的,没有必要再认真听讲,儿童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这种不良学习习惯为儿童以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总之,学前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它有其特有的教学目标、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要注意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7. 论述幼儿美育的内容。

【答案】幼儿美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美育是最能深入人的灵魂、触动人的情感的教育。情感虽然不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物质利益,但它却点燃人生命的火花,把人推向高尚的境界。因此,应当通过美育来培养高尚的情感,使人不仅仅热爱美,而且要为美好的事物、为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情感己经初步发展起来了。尽管他们尚不具有分化、成熟的审美情感,但却具有了培育的基础。幼儿期的情绪、情感极易被感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美的事物有积极的探索兴趣,美的事物有声、有色、有形、有魅力,非常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