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近期目标

【答案】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是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订是为完成最终的目标服务的,是一个具体的短期内可以达到的目标。近期目标一般是教师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制订的,往往在月计划和周计划中体现出来。

2. 有准备的环境

【答案】由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需要有准备的教师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材料”。其中,有准备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具有良好教育教学能力; 有准备的材料则是教师精心准备的,将教育内容都“物化”为符合儿童特点、儿童自主活动的操作材料。她还认为,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以一切外在的对象与内部的需求相适应,并以最完整的方法尊重”。

二、简答题

3.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保教结合原则”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答案】保教结合原则是我国学前教育中所持有的一条原则,可以说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在托幼机构的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保教并重与结合。保教结合原则的基本涵义是:

(1)“保”是指“保育”,侧重于幼儿的身体与生活的养护与照顾。

(2)“教”是指“教育”,侧重于幼儿的心理机能与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塑造。

(3)“保教并重”,是指保育与教育工作都要重视,不得重此轻彼。

(4)“保教结合”是指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即在保育工作中要注意教育因素,在教育因素中要注意保育因素,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在日常生活起居中,既要照顾好幼儿的饮食、睡眠,又要注意幼儿的情绪状态。寓教育于日常生活的小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 简述陶行知在幼儿教育力面的主要贡献。

【答案】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如下: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陶行知先生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费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他积极的宣传中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方向,认为工厂、农村是幼儿园的新大陆。特别是他身体力行地积极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

(2)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重视人才的早期培养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还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认为对幼儿施行早期教育,可以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3)生活是教育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他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幼儿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章来”。

(4)坚持教、学、做合一,倡导因材施教

陶行知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的“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儿童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成为真人。

(5)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教育者应化作儿童,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为此,他提出六大解放:

①解放儿童的头脑,把儿童头脑中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解放出来。

②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③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④解放儿童的嘴,允许儿童发问,让儿童在自由发问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⑤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以及社会的士、农、工、商。要解放他们活动空间,从而扩大儿童的眼界,以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⑥解放儿童的时间,要给儿童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但不要把儿童全部的时间占去,让儿童有学习人生的机会。

5. 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答案】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

(1)爱心。教师热爱和关心儿童的程度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极大。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爱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像家庭一样温暖,从而愉快地参加活动和接受教育。

(2)观察力。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绝对是不称职的。由于幼儿语言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通过每天实实在在的与幼儿接触,仔细地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的宝贵资料,为教育提供基础。

(3)沟通能力。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中,教师是一个主动者,在这个主动的交往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是需要技巧的,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孩子虽然小,但并非什么也不懂,是一张白纸,因而有必要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良好的

沟通不仅有助于了解孩子,融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能使孩子了解幼儿教师。

(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提高素质,培养各种兴趣等。因此,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具体说来,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制定教育计划和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以及指导与评价的能力。

(5)科研能力。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热潮的掀起,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己经不仅仅限于带好班,上好课,而是向着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扩展。在这一形势下,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课题,开展科研并以科研促教学。

(6)写作能力。幼儿教师的文字工作包括教养日记、工作汇报和论文写作等。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积累材料、多练笔,也是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7)自学能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终生学习成为适应这个社会的重要信条。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素质,以跟上时代的变化。

(8)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由于幼儿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件。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卫生常识和急救能力,以便更好地担负起幼儿教师的重任。

三、论述题

6. 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答案】(1)原因

①宏观:缺乏国家宏观政策引导

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我国对幼儿的旱期教育整体管理规范不够,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政府教育相关部门也缺乏督促检查,没有及时深入了解、改善“小学化”倾向,或态度不坚决或听之任之,这无形中助长了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加深。

②社会需要

a. 幼小衔接需要:很多幼儿园走进了幼小衔接的误区,夸大了“幼小衔接“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采取了过多地在幼儿阶段向幼儿灌输小学知识,以小学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幼儿课堂的做法。

b. 考试文化影响:尽管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在此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小学的要求,为让孩子们上小学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

③多主体思考

a. 幼儿园自身取向与需要:幼儿园办园理念受生存竞争的影响,好多幼儿园自然走入了“早教”误区。另外还有幼儿园经费支持不足,办学条件差,管理不到位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