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815语言学理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洋径浜属于______与______的混合,如果这一语言被某一代人以母语习得,这种语言就变成了______语。

【答案】本地语; 外语; 混合

【解析】洋径浜是出现在世界很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在一定条件下,洋径浜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这种情况下,洋径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称克里奥尔语。

2. 柴门霍夫创立的世界语属于______语言。

【答案】国际辅助

【解析】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言。世界语以印欧语系中几种主要语言为基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加以改进,设28个音位,相应地用28个字母表示,读音和拼写完全有规则,较易于学习和掌握。

3. Present (礼物)和present (赠送)通过______区别意义。

【答案】音强

【解析】英语多用重音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语言学中把这种利用音强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称为重位。

4. 在历史上,汉语“吞噬”了满语,这属于语言的______,旧上海的洋径浜是______和______混合,如果洋径浜被某一代作为母语习得,并且词汇和语法手段不断丰富,这种语言就成了______语。

【答案】替换; 上海话; 英语; 混合

【解析】语言的接触按照层次不同可分为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语言替换和底层,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层次,洋径淇和混合语5个类型。语言的接触也是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理论在填空题部分经常考察的内容,同学们应当能够区分清楚几种层次的不同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现象判断语言接触的层次。

5. 语言的发展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______次之,而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

【答案】语音

【解析】语言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

的不同。与社会和交际需求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

二、简答题

6. 举例说明什么是指示语。

【答案】指示语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承信息的词语,也就是说涉及到话语所谈论的事物、事件以及它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等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人称指示语

人称指示语在语言中表现为一、二、三人称。在话轮中,有若干语用表现第一话轮开始时,发话人可通过使用人称指示中的呼语为下一话轮选定对话人,而且话语本身会表达出一个或多个言语行为。有时,当发话人的话轮由对话人接过去时,如果发话人的话语中有指示语,则该指示语在第二话轮中要作相应的改变。

(2)时间空间指示语

这类指示语表承话语中关于时间或者空间的信息。空间指示语是话语中关于方位、处所的指示,又称地点指示。

(3)社交指示语

社交指不是用来指明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或发话人和所谈及的人(第三方)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社交指不体现在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之中,凡是能表明发话人和受话人或第三方之间社会关系的语言形式,都是社交指示语。从中可以判别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来:是平等关系还是权势关系; 是关系亲近还是关系疏远; 是异性关系还是同性关系,等等。如第二人称单数通称形式“你”和尊称形式“您”的运用就反映出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

7. 时; 体

【答案】时与体的联系和区别,具体表现为:

(1)联系

“时”和“体”都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2)区别

①“时”和“体”内涵不同

“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有些语言,动词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行为动作是发生在说话的时刻,还是在说话的时刻之前,或在说话的时刻之后。例如英语“I write"(我写,现在时),"1 wrote"(过去时),"I will write"(将来时)。

而“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在俄语等斯拉夫语中,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对立。完成体把行为状态作为整体表示,不再分析其内部的时间进展,而未完成体与前者相反,表示的是一个完整行为的一部

分。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普通体(如“I write”我写),"be+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进行体(如“I am writing" )”“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体(如“I have written")。

②“时”和“体”侧重点不同

“体”虽然也可以表示具体的话语情景和时间之间的联系,但它与时态的侧重点不同。“体”不具有指示性,不侧重于将它和动作、事件和状态从时间上固定下来,主要用来表示动作、事件或状态是否已经完成,或是在进行当中,亦或是二者的一个结合,即人们所说的完成进行。进行体着眼于被描述事件内部的进展情况,而完成体则关注被描述事件或动作、状态之间的一个先后顺序。

而“时”则是以动作发生的时间为参照的,侧重的是时间,而不是动作本身。根据时间可以分为过去时,进行时和将来时。

8. 请说明词义与概念的区别。

【答案】(1)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

(2)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了概念。

(3)概念是纯思维的东西,只能表示理性意义。词除了能表示理性意义之外,还能表示某种感情色彩和语体风格。例如,“老大娘”和“老太婆”都表示“年纪大的妇女”的概念,但词义表示的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尊敬的称呼,后者含有不尊重之意。

(4)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语。同一概念可以用词义不完全的词来表示,也可以用短语表示。例如:“医生”“大夫”和“郎中”,词义不完全相同,但有时可以表不同一概念; “疗效”和“医疗效果”,概念相同,而“疗效”是词,“医疗效果”是短语。

(5)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全人类都是相同的,词义则具有民族特点。例如“狗”作为概念,全世界都没有区别; 但欧、美等地以狗喻人多带褒义,在汉语中则多含贬义,如“狗东西”、“狗头军师”等。

9. 词与语素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词与语素的区别

①语素和词是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

a. 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从词汇材料角度考虑,以语素的构词能力为标准,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前者可以独立成词或与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后者只能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现代汉语里的语素,多数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演变来的。由于汉语的词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古代汉语的许多词(成词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变成构词成分,成为不成词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