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4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 )。
A. 物质一元论
B. 意识一元论
C. 物质、意识相互平行的二元论
D. 以物质观点为前提的物质、意识二元论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 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一元论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A.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B.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C.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D.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答案】B
【解析】世界上繁多的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性,是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繁多的事物和现象是在物质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辩证唯物主义总结了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成果,对世界统一性问题作出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科学回答: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性; ③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运动发展中的统一性。
3. 划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唯一标准在于(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B.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D. 是否承认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B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也就是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两种历史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历史唯物主义
的根本原理。
4.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
A.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答案】C
【解析】这句话体现了人的历史活动的规律性。这里所说的自然史过程是指社会历史运动存在着与自然运动相似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一论断进一步表明了决定人们思想动机的是物质利益或经济关系,即人们为解决物质生活问题而从事的生产以及生产中结成的关系。这一发现既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为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和社会科学奠定了基础。
5. 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 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 真理的客观性
C. 真理的辩证法
D. 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答案】C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在真理观上认为,真理是具体性与全面性的统一、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坚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真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旧唯物主义在真理观上,容易犯独断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不承认真理的辩证法。
6.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
A. 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现
B. 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C.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 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答案】A
【解析】“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牛顿的绝对时空的观点。他把时空看作脱离物质运动与物质运动并存的东西,称之为“事物的贮藏所”,显然割裂了时空同物质运动的关系。此观点首先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存在,所以是唯物主义的范畴,但是割裂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犯了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时不可分离的。
7. 把意识看成是大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的观点是
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庸俗进化论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D
【解析】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具有主观特征,抹煞意识与物质的区别,将意识与物质等同起来。①庸俗唯物主义不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即唯物主义派别中不包含庸俗唯物主义; ②“庸俗”二字,庸俗唯物主义就庸俗在将意识和物质看成是一回事,即“把意识看成是人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
8.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B.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答案】B
【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①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②形式不同: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③特点不同: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对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方面、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具有具体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的认识,它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④阶段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9.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 )。
A. 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 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 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答案】C
【解析】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不能摆脱必然性的制约,超出必然性所限定的范围去寻找自由。人的自由不在于摆脱必然性,而在于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必然性。人们一旦认识了必然性,把握了规律,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事物,确定行动计划,把握和利用这种必然性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因此,从外在限制转化为自由,始于人们对必然的认识。
1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