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父系氏族最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其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故龙山文化又称为_____。
【答案】黑陶文化
【解析】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左右,中国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其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称为“黑陶”,故龙山文化又称为“黑陶文化”。
2. 汉字演变的历史是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从金文演变到篆书,由篆书演变到隶书,由隶书逐渐转变为今天使用的_____和楷书。
【答案】行书
【解析】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行书和楷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其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3. 秦代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和_____。
【答案】灵渠。
【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一是由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兴建的“都江堰”; 二是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三是由秦将史禄开凿的“灵渠”。
4. 如果要查找古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四库全书》的_____部。
【答案】集
【解析】《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从书。分“经、史、子、集”四部。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 “史部”包括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 “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 “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它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
5. 唐朝僧人玄奖赴印度学习佛教经典,回国后口述成书的_____是当时中国了解西域和印度的一个重要窗口。
【答案】《大唐西域记》
【解析】玄类出家后在长安、成都等地遍访名师,为了了解佛学底蕴,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出关,取道西域,经葱岭,到达古印度境内,研习讲学,周游印度,历时19年,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载誉回国,主持佛经翻译,其所著《大唐西域记》详述亲所历见的各国风土人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不朽之作。
6. 公元前138~前126年_____通西域以后,我们的祖先就沿着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
【答案】张骞
【解析】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往西域寻找被匈奴驱逐的大月氏人,以便与之联合,共同抗击匈奴。在途中被匈奴扣留达十年之久,逃脱后,经楼兰、龟兹,翻越葱岭,经大宛、康居,终于到达人月氏,却遭拒绝。尽管这一次未能与大月氏取得联盟,但却打通了一条由长安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汉人与西域各国都互相了解到对方的存在和文化。
7. 为了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古代创制了“_____”。
【答案】二十四节气
【解析】古人创制“二十四节气”的目的是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最早出现的是“二分”与“二至”,即春、秋分,冬、夏至。
8. 中国古代与海外交往的几条主要通道被称为_____。
【答案】海上丝绸之路
【解析】“海上丝绸之路”,从海上沟通着中国与外国的交往。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海上航线,是《汉书·地理志》所记的从西汉帝国的南疆到达印度洋的海路:即从今越南北部、广东、广西港口出发,经东南亚抵达今印度东岸和斯里兰卡。东汉时,中国人己经知道从波斯到红海的海路。
9. 《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般分为赋、比、_____。
【答案】兴
【解析】《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比、兴、赋三种。“比”是以客观事物来比喻诗人的思想感情; “兴”是用声音、意义等类比关系引发诗歌内容; “赋”则是直接铺陈和描写客观事物。
10.《三国演义》巾的三个突出人物被称为“三奇”“三绝”,其中“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是_____。
【答案】关羽
【解析】《三国演义》“三绝”:奸绝:曹操; 智绝:诸葛亮; 义绝:关羽。“三奇”是说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11.古代实行科举制度时,将殿试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始自于_____朝。
【答案】宋
【解析】宋代继承了唐代的科举制,并做了有一些重要的改革。北宋时,殿试第一名称“榜首”,二、二名称“榜眼”,一、二、三名都可以称“状元”。南宋以后,专以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其后历代成为定制。
12.大同云冈石窟是在_____时期开始营造的。
【答案】北魏
【解析】大同云冈石窟是在北魏文成帝复兴佛教,佛教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开始营造的,始于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石窟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五万余尊。它的特点是造像雄伟,大佛很多,一般大佛均在13米以上。
二、选择题
13.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各家学派都要通过办学来扩大影响,于是私学高度繁盛,其中以( )两大学派的私学规模最大。
A. 墨、阴阳
B. 儒、法
C. 儒、道
D. 儒、墨
【答案】D
【解析】最早的私学创立者是孔子,他的儒学注重诗、书、礼、乐,同时重视言、德、政、文等才能的培养。与儒学并行的还有墨学,墨学重视实际生产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对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的研究。
14.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于( )。
A. 唐朝
B. 汉朝
C. 秦朝
D. 隋朝
【答案】C
【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了彪炳史册的三大水利工程:一是由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兴建的“都江堰”,在现在四川省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市:二是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三是由秦将史禄开凿的“灵渠”。
15.人们把乡土气息较浓的烹饪精品称为“名特小吃”,如北京的测羊肉、西安的羊肉泡膜、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广州的( )等。
A. 佛跳墙
B. 龙虎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