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工商大学成本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成本会计的任务

【答案】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也是人们期望成本会计应达到的目的和对成本会计的要求。具体说来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2)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努力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

(3)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4)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开展成本分析

其中,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

2. 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

【答案】(1)含义:逐步结转分步法就是为了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在这种分步法下, 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 要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 从上一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入下一步骤相同产品的成品成本明细账中, 以便逐步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式, 又可以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分项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 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

(2)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采用分项结转法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可以较直接、准确地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便于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但是, 这种方法的成本结转工作比较复杂, 而且在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中看不出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 不便于进行完工产品成本分析。因此, 这种结转方法一般适用于管理上不要求分别提供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资料, 但要求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产品成本的企业。

二、简答题

3. 请简述如何理解理论成本与应用成本,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案】(1)理论成本与应用成本各自的内涵

①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这种成本可以称为“理论成本”。

②在实务中,产品成本的实际内容,除了需主要反映理论成本的客观经济内涵外,也应充分体现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按照国家的分配方针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把某些在理论上

不属于C+V的内容列入成本,而把某些属于活劳动耗费的成本列入营业外支出或利润分配中开支,从而得到应用成本。

(2)理论成本与应用成本的区别

理论成本着重从劳动耗费角度进行解释,它对每一具体产品生产所耗费的内容都可从理论抽象,将其分解为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所以它能够全面地体现生产过程中成本耗费的共同特点,能够较正确地反映产品与劳务直接耗费的共同性质和经济内容。一般理论成本不包括生产经济中许多特殊情况和经济生活中若干方针政策问题以及外界客观条件的影响。但在实务中,由于理论成本是抽象的,无法直接计量。再加上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必须要用其收入来补偿其各种耗费,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进企业厉行节约,减少生产损失,强化企业经济责任,对于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发生的一些并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等也计入产品成本之中。此外,某些应从社会创造价值中进行分配的部份,如企业支付的保险费用等也列入产品成本,它与抽象的理论成本概念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

4. 简述定额法的特点和计算程序。

【答案】(1)定额法的主要特点

①将事先制定的产品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

②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以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③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为成本的定期考核和分析提供数据。

(2)定额法的计算程序

①定额成本的计算

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必须首先制定产品的原材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并根据各项消耗定额和原材料的计划单价、计划直接人工费用率(计划每小时直接人工费用)或计件工资单价、计划制造费用率(计划每小时制造费用)等资料,计算产品的各项费用定额和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

②脱离定额的差异计算

在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或预算的数额,即脱离定额的差异需要计算出来。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的核算。

③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计算

④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

5. 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1)便于企业进行高质量的成本管理;

(2)便于企业及时进行决策;

(3)便于母公司或相关主管机构(主要是对国有企业而言)评价或评估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

6. 什么是成本性态?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哪几类?请分别说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所有特点。

【答案】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成本按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固定成本又被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

①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随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按照经营方针的要求所确定的一定时期的预算固定成本,如广告费、研究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这些成本的基本特征是,其数额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作出的决策。

②约束性固定成本也叫经营能力成本,它是指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相联系的固定成本,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数额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或者说是有范围的。这种限定条件或者说范围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时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就时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就空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业务量水平内具有固定性。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按件计酬的工人薪金等。变动成本的总量随业务量的变化呈正比例变动关系,而单位业务量中的变动成本则是一个定量。

变动成本也可以分为酌量性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

①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这些支出的比例或标准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

②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表现为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