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同期声
【答案】同期声是指与电视画面同步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人物的谈话和现场的各种实况音响。同期声是电视评论各种声音符号中最重要和最富感染力的组成部分,与画外音、主持人(记者)的演播室点评及各类背景音响不同的是,它更具有现场感和表现力,而且具有更为鲜明的个性特征。
2. 电视专题评论
【答案】电视专题评论,又称电视评论片,是指报道类纪实型的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深度报道最常用的节目形态。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较强,反映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明显纪实风格,不允许外加虚假操作。但同时讲究艺术性。电视新闻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一样,强调报道词与画面的有机组合,是“双主体”的并重关系。
3. 评论的时效性
【答案】评论的时效性是指新闻评沦“评得恰是时机”,“评得对社会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时间+效益”的一个综合衡量指标。换言之,新闻评论不仅要注意外化的时间标志,还需要讲究时宜性,即把握新闻评论发表时间上的度,一篇评论放在某个时间段发是否是最符合时宜的,这是一个“该不该发,该何时发”的问题,写作者和组织者都要因时因地因问题而宜。
4. 口头评论
【答案】日头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记者自己播讲的评论。就传播方式讲,广播评论都是日头播讲的,但是由于播讲的主体不同,存在由播音员播诵和直接由本台评论员、记者自己播讲两种播出方式,人们习惯上称后者为“口头评论”。
二、简答题
5. 简述策划网络评论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答案】策划网络评论要注意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1)理性不足、偏激浮躁
①评论讲究要有独到的见解、严密的逻辑,因而需要写作者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并尽可能掌握充分的信息。但由于网络时评的“低门槛”,参与时评写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难免有些
“七嘴八舌”,加上来稿多、网络编辑工作量大,质量要求有松无紧。
②网络的虚幻性和自由性使得人们在网上的言论有时可以不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加上互联网管理的不严、把关人的医乏,也为一些虚假言论、不负责任甚至是错误言论的横行提供了便利,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而要提倡理性、戒骄戒躁,这样,时评才能获得发展。
(2)贪快求多、疯狂转载
①社会现代化的快节奏影响到媒介,使得“速食时代”出现一一从新闻快采、快写发展到评论要讲求表达效率。
②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都以张扬的态度对待时评,时评版越开越多,稿酬越开越高。在名利的双重刺激下,贪多求快,片面追求数量成为时评的最大缺漏。
③为方便网友、读者,各媒体都转载其他媒体的时评。打击了人们对时评的关注。对时评写手而言,大多数J 清况下转载是没有经过本人同意的,属于侵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击时评作者的积极性。
(3)网上交流的不确定性
从全国范围看,目前上网人数的增长率仍很快,上网的人数还没有稳定下来。具体而言,一个网民在与其他人进行讨论时,会不断有陌生人插进来,这些人不知道他曾经说过什么,因而产生相互交流的困难。发言人为尽量保证自己的话不被误读,必须尽量避免修辞,尽量简洁; 这样又可能误解对方的意思,造成新的交流的困难。
(4)网民言论的不负责性
网民参与网上言论的方式是模拟的,类似游戏。若讨论出现问题,受到冲击的只是一个虚拟的名字,而不会影响到本人,因此,不存在网民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任的问题。另外,网民发言的成本极其低廉,完成效率高,这使网民不需要严肃地对待自己的话语。所以在网上常有情绪化、发牢骚的言论出现。对此,需要正确认识,积极引导。
6. 将自己原先写作的评论习作与邻座的同学互相交换,找出文章中属于空泛、俗套、跑题、冗长的问题,然后加以修改。
【答案】示例如下:
贫困女研究生带母求学自杀是不孝
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女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自杀身亡,网友将矛头指向海事大学校方。杨元元是湖北宜昌人,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当时弟弟尚不满4岁。网帖称自杀直接原因是杨母被禁止住学生宿舍,导致杨元元心理崩溃。看到这样的标题,心头默然窜起的,除了遗憾还是遗憾。因为,活着是最重要的啊。
当看到“贫困”这两个字眼的时候,相信有不少的人内心会怒火陡升,本不该出现这样的情况,但还是发生了。所以会有太多的公众把矛头直指海事大学。究其本质,是因为社会上这架承载财富的天平在逐渐的倾斜,才造成了这种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
逝者已去,按理说本不该再说长道短,但不理清事情的是非曲直,这样类似的悲剧就还会重
演!
事情看起来简单明了,因为家庭绝对的贫困,学校不允许其母亲到宿舍借住,杨元元心理崩溃而自杀。正是因为贫困是最大的诱因,才使得公众一边倒的认为是学校的责任。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这样,贫困的杨元元在你的学校读书,学校有义务帮助其解决一些困难。但是,事情不是这么的简单,就即便校方帮了她这个忙,但是贫困依然存在,不能保证不会发生什么变故把她的心理防线击垮。所以贫困既是她坚强的心理防线,贫困又是她致命的弱点。可以肯定,杨元元在生前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煎熬之中,贫困、求学、养活母亲,应该是她每天要想无数次的东西。也正是因为这样,再加上年龄的因素,她变得孤僻而高傲的看着一切,她的表面看起来很强大,但是她的内心很脆弱。自杀的念头不是突然来的,是作为一个炸药包早己存放在她的体内的,只不过这次校方的刺激,相当于是点燃了导火线。所以说校方不是没有责任,但是主要的责任还是在杨元元的身上。
我如果这样说,有公众一定会骂我的,我说你们可以骂我,但让我把话说完,再骂我也不迟啊。至于公众为何骂我,是因为他们觉得杨元元没有错,错的是校方,错的是社会对她贫困的漠视。我说这些都存在,但不是最主要的。我们要看到最重要的一点是,杨元元已经是一个成年人,而且已经是大学毕业了,她的母亲也是年近花甲之人。她就是真的贫困,难道她没有自理生活的能力吗? 她没有自理生活的学历和本领吗? 她已经成年,不应该照顾自己的母亲吗? 既然上面这些她都能做到,而且也必须做到,那她干嘛还要抛家带母去读书呢? 就即便在读书的时候学校给予了她很大的照顾,但是她就忍心看着自己年过花甲的母亲成天跟着自己吃苦受累吗? 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的r'}跄? 她的这种对母亲不管不顾,执意要求学,是不是自私自利呢? 再有,她倒是真的走了,到极乐世界去了,把一个痛苦的母亲孤零零的扔在了这个世界上,就凭这一点,就能够证明她是软弱的! 自私自利的!
我无意对杨元元进行攻击,我只是想告诉一些人,求学是可以的,但是要量力而行,要适可而止,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不能把求学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因为那样就是自私自利。一个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 就即便最终是学有所成,也不会成为人类的大师。反观一些成为人类大师的人,有哪一个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呢? 有哪一个都是接受过高等的教育呢?
到此,突然想起毕淑敏在《孝心无价》里的一些话。相信每个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对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力一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相信杨元元在活着的时候心里也是这种想法。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杨元元把这些一也忘了,只不过走了的不是母亲,而是她自己。
在“孝”的天平上,富有和贫困等值,但是你得真心的付出。所以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如果有必要加上一句的话,还要趁自己健在的光阴,而不是一味的想着自己!
分析及修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