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大学0207国际贸易综合(含国际贸易、世界经济概论)之世界经济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由贸易政策

【答案】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2. 生产国际化

【答案】生产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过程日益突破国界,不断向国际范围延伸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3. 关税同盟

【答案】关税同盟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其中,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除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还规定了成员国对非同盟国家的统一关税率和外贸政策。

二、简答题

4. 区域货币合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是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与区域货币合作有关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后来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修正、补充和进一步阐述了蒙代尔最初提出的这一理论。

综合各种观点,最优货币区应该是由那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也比较协调的国家所组成的独立货币区。这里所说的“最优”,是指区内国家通过协调各自的货币、财政政策和对区外货币的汇率浮动,达到区内国家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总的来说,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包括要素自由流动、汇率统一以及经济政策协调这三方面的内容。另外,最优货币区的成员国,必须放弃一定的政策自主性。

5. 世界市场的涵义及特征。

【答案】(1)世界市场的涵义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世界市场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2)世界市场的特征

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包括:①统一性,这是指世界市场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世界市场并不因为各种社会制度和经济主体并存甚至是对立而被割裂;②竞争性,世界市场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全球性的竞争舞台,这种竞争性主要表现为商品国际交换中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③扩展性,世界市场的扩展性,源于工业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扩张性,除了战争或危机的年代,世界市场的范围、规模及容量都在不断扩大,在科技革命浪潮所引发的工业高涨期间则更具飞跃的势头。

6.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案】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主要途径主要有:

(1)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国与国间经济交往、经济合作和经济分工的基本渠道和手段,也是衡量经济开放和经济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尺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惊人。在贸易额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走向全球,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重要进展,贸易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2)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将引进外资作为最为主要的经济政策之一。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我国也注意了发展对外投资。

(3)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及其活动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力度日益加大,参与的国际经济组织及其活动日益增多,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加强,在体制和机制上日益与国际经济接轨,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有朝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扩展和深化的对外开放,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力,有力的推进和加速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使中国获得了“后发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提高了国际经济地位。

三、论述题

7. 试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成因和表现。

【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刻的概念,其内涵表现在:①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③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④在经济全球化的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主要包括地位不对称、决策权不对称和后果不对称。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战后以来,促使经济加速全球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这些因素主要有:①科技革命的大发展。战后兴起的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增长的速度、规模和数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使生产力无限扩大和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尖锐,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使运输和通讯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②市

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推行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按国际规则运行,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共同要求和趋势。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③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在1986〜1993年的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中,成员国达成了规模空前的贸易自由化协议;在投资自由化方面,取消外汇管制,开放资本账户;在金融自由化方面,引发了一场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创新风暴。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证。④跨国公司的大发展。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者、组织者和载体。战后以来,跨国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微观层面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驱动力。

(3)战后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

战后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扩展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不仅规范了世界贸易的规则,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各国海关和市场准入的门槛。战后运输和交易手段的进步及贸易信息网络的形成,更使当代的国际贸易如虎添翼;②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战后以来,一个以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贯通,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国界的金融大市场逐步形成;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外汇管制的放宽和“电子货币”(信用卡)的流行,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活动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大;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使世界经济出现了整体发展趋势。在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基础上,随着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软化”,新一轮全球性的产业重组和转移已经开始,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国家和产业,在重组和转移中正在整合为一个统一互动的全球生产体系。由跨国公司重构和整合的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和运行,既表明了各国再生产领域互动性的加强和依存性的加深,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连锁升级,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④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战后,逐渐形成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和手段,使世界经济的运行不仅受自发的市场机制和各国各自为政的政策调节,更日益受到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调节。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