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730美术专业理论之艺术概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纪实主义摄影

【答案】纪实主义摄影是摄影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流派。该流派从照相机能真实还原客观事物形貌的特点出发,强调摄影的纪实性,注重直接而逼真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崇尚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2. 康德

【答案】康德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康德的前半生主要以研究自然科学为主,后半生转向对哲学和美学的研究。在哲学上,他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部著作构成了康德哲学的完整体系。在美学上,康德从美的分析、崇高的分析和天才与艺术三方面进行探讨,从其美学的总体来看,康德美学的主旨在于强调美的主观性和超功利性,美不依赖于概念而独立存在,美具有合目的性,带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色彩。康德美学思想在欧洲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各种形式主义和纯艺术论大都溯源于此。

3. 实用艺术

【答案】实用艺术是指与一般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强调艺术家个人艺术思想相区分的,通过设计师的工作,为社会大众服务,将实用与审美结合在一起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4. 蔡元培

【答案】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蔡元培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任教育总长,1917-1926年期间任北大校长。他认为:“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曾发表过《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等论文。寄希望于以纯粹之美育来陶冶人们的感情,把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

5. 艺术史

【答案】艺术史是指艺术发展的历史。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是艺术理论的重要任务。艺术发展的规律包括:①艺术发展的模式,是指揭示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阐释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联系;②艺术发展的动力,是指探究艺术发展的原因,阐释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原因的关系。

6. 野兽主义艺术

【答案】野兽主义艺术是20世纪初产生于法国的一个美术流派,是西方现代艺术中最早的一个派别,代表人物是马蒂斯。野兽主义追求强烈的主观表现,注意吸收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单纯强烈的色和粗犷造型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新样式。野兽主义强调绘画主题的抽象化表现,主张树立新的绘画准则。

7. 意匠

【答案】意匠是文艺美学术语,指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时的匠心独运,或日艺术活动中创造性的构思设计。语源于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其具体操作内涵包括:对生活素材的收集、概括、提炼,对客观物象的位置经营,对作品主题的发掘等。

8. 阿恩海姆

【答案】阿恩海姆是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早年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39年移居美国,后加入美国国籍,曾任美国美学协会主席。阿恩海姆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美学思想以“完形心理学”为基础,反对用“联想”和“移情”来解释艺术形式的表现性,提出艺术形式之所以能表现一定的情绪因素,取决于知觉式样本身以及大脑视觉区域对这些式样的反应。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走向完形心理学》等。

9. 艺术革新

【答案】革新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艺术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本质所决定的,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和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共同决定的。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从艺术作品来看,艺术革新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革新;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艺术革新表现为对他人和对自我的超越; 从革新的程度来看,艺术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10.悲剧

【答案】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的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的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在激烈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二、简答题

11.简述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答案】艺术产生于文明社会之前,当时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道德、宗教、艺术浑然一体,没有明确的区分,也没有“纯粹的”艺术。原始艺术的显著特征就是混沌性。原始艺术从逐渐摆脱它的混沌状态到产生文明社会“纯粹”的艺术形式,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表现为:

(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大约三百万年前,人类制造的第一把石刀产生了。人们认为工具是艺术发生的上限,原因具体表现为:

①工具与艺术都是人类的创造,艺术的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

②工具是人类社会的起点。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原始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审美形式,原始工具的形成是后来造型艺术形式美的摇篮。

④工具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手的灵巧、脑的才智以及手脑配合,从而导致造型艺术中技巧、技法的产生。

(2)“准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发生在以狩猎经济为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三万至四万年。“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3)“准艺术”的繁荣

“准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渡性和发展性。大约在七千年至五千年之间,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原始人的生活方式由游牧渐趋稳定,于是,一种新的器皿——陶器就应运而生了。陶器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陶器的纹样装饰丰富多彩。这一时期,“准艺术”己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随着原始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原始社会经济的衰落而衰落。“准艺术”的衰落并不是一切艺术都衰落了,随着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真正的艺术在“准艺术”的土壤中破土而出,这是艺术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巨大飞跃。

“准艺术”衰落的标志是陶制品艺术从高峰的跌落和欢快、和谐艺术风格的消失。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

12.什么是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答案】(1)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内涵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的变化,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①“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绝不是干巴巴地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