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学题库>中外政治思想史题库

问题:

[单选] 某古代学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据此判断,该学者是()

A . A.朱熹
B . B.王阳明
C . C.李贽
D . D.黄宗羲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 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 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 C.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 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 从底舱卸货.则船舶的稳性()。 一定提高。 一定下降。 不会变化。 以上都有可能。 “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两种思想() 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 B.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 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 某古代学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据此判断,该学者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