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关键词:农村教育理论,当代国外,比较研究,农村教育改革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第五次人口普查最新数据)。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命运与中国农村的进步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而在当代中国农村,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农民文化水平低下,观念落后,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得不到及时地推广使用,农村中小学的毕业生也不能合格的胜任回乡后的就业。这些问题,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表现尤为突出。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受过农村教育,后又有幸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我深感农村教育中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而面对这样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以往的研究成果显得不足,在理论研究方面尤为欠缺,对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国家比较更显不足。国内迄今没有见到这方面系统研究的成果。因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发掘和探讨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的代表性理论,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作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借鉴,应该是一项非常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工作。 该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1、丰富农村教育与发展的理论,使研究农村教育的理论背景更加宽广,从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更大。2、拓宽研究农村教育的理论视野和思维角度,使人们对农村各类教育地位和意义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3、通过对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为我国的农村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方法论的借鉴,对农村教育改革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形成的历史基础、笔者的研究动因以及对几个相关农村教育概念的辨析。 农村教育之所以能在当今国际掀起轩然大波,引发新一轮的研究热潮,使有深刻的历史基础的。这主要来自于:1、经济因素的深刻影响;2、各国农村教育严酷现状的驱使;3、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作用;4、理论认识水平提高的结果。 对农村教育中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主要分析、比较了农村教育、农业教育和农民教育三个概念,以利于形成国外农村教育与我国农村教育的可比性。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评析了当代国外四种主要的农村教育理论:巴西教育家弗莱雷的农村成人扫盲理论,美国教育经济学家舒尔茨的农村人力资本理论、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的农村发展与教育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农村"和谐教育"理论。 四种理论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农村扫盲教育、继续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思想资料,对我们深入研究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农村教育与国家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关系,教育育人与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关系提出了可资借鉴的深刻见解,从而对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主要对四种国外农村教育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 首先对四种农村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1、每一种理论都将农村教育的作用和价值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都将其作为农村人口整体文化水平和素质提升、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振兴的契机和最终出路。2、每一种理论都以对人的全面培育为旨归,提出各自独特的见解。3、每一种理论都注意到了使农村教育适应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问题,并力求处理好社会全面发展和保持农村教育特色之间的关系。4、每一种理论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同时呈现出明显的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不失高于实践的理论水准。 其次对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可能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认为:1、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个性化趋向正在突显并日益加强。2、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科学化趋向已初露端倪。3、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全纳性趋向也已日渐增强。 最后总括了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对我国农村教育理论研究和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主要概括为以下方面:1、重新定位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转变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认为加强农村教育整体育人和与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特征,增强农村教育的服务意识,应是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2、农村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依靠正规教育的力量,将很难实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3、在扫盲教育方面,我国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诸多欠缺,需要着力加强。对于扫盲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发展性、特殊性,都需要有清醒的认识。4、普及义务教育领域,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应该并重。在很多情况下,后者甚至重于前者。因为追求实效最重要。5、教师问题,这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也是我们在经过几番理论探讨和斟酌之后,认为有必要再一次加以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它在我国农村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国对于农村教师的教育和培养,更应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得当的培养措施。6、在农村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方面,国外的农村教育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维模式,因此,我国的农村教育理论研究应有新的思维、视角和模式。对于农村各级各类教育,我们都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深挖其意义和价值,以从思想观念深处引起人们的切实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