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5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团体

【答案】政治团体就是那些区别于政党和国家机关,有组织地去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代表特定集团的利益,是政治团体存在的基础; 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是它的主要任务; 通过影响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来实现集团利益,是政治团体的基本政治性质。

2. 宗教信仰多元化

【答案】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是宗教宽容的必然产物,多元化是指多种宗派并存发展,整个宗教格局呈现出种类繁多、派系林立的状况。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的教派多元化己发展到极其复杂的局面,传统的宗教中教派林立,新宗教也层出不穷。其表现为:

①一些传统的宗教不断出现分化,从而产生出许多新的教派;

②还表现在新的教派层出不穷。宗教多元化现象部分是由于宗教宽容而产生的,人们不会因为信仰不同的教派而遭受损失,因而各种教派都得到了发展。但它也反映了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是个问题重重的世界,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于是便从宗教中去寻求答案,这正是新宗教总是层出不穷的原因。

3. 国体和政体

【答案】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由于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国家的阶级属性,因而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国体是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决定因素,国体必须通过一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来反映和实现。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看,政体主要地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前者是指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由一个机关集中行使,还是由数个机关分工行使; 后者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一个人组成,还是由一个集体组成,也就是由一个人还是由一个集体形式的机构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

4. 半总统制

【答案】半总统制是指一种既有总统制某些特点、又有议会制某些特点的政体,半总统制的典型

是法国。1958年,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法国在戴高乐的主导下建立了一种比较特别的新的政体,其特点是提高了总统的地位,强化了总统的权力,使之成为掌握实权的选任国家元首。总统主持内阁会议决定政府的政策纲领,但不直接管理政府工作,总统有权任免一名总理并由总理领导政府的口常活动。但总理和政府又须向国民议会负责,国民议会如果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就得向总统提出辞职。此外,德国历史上的魏玛共和国也属于半总统制政体。

5. 司法独立

【答案】司法独立是指法院和法官只服从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根据资产阶级国家宪法和法律以及学者的解释,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司法权由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不受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干涉,法院和法官的审判活动只服从宪法和法律; 二是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也不受另一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也不能在其进行具体审判时进行干涉,而只能在其判决作出后,依上诉程序变更其判决; 三是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坚持独立,不受各方意见包括检察官起诉的影响,法官按“自由心证”的原则办案,也就是说法官凭自己的“良心”审理案件、行使权力。

二、简答题

6. 简述政治改革的作用。

【答案】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一样,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特别是社会利益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作用主要包括:

(1)缓解或消除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政治改革是政治统治阶级迫于形势的压力所采取的政治革新。虽然它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和压迫的手段,可是,由于它在不同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因而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政治改革更具有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它成为无产阶级自觉调整政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社会利益要求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手段。

(2)政治改革也是适应社会利益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社会利益和利益矛盾的发展,会对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及统治体系提出新的要求,在这些要求面前,政治体系常常暴露出许多不完善之处,如政治结构的不完善和不合理、政治功能的不健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政治制度化水平低等。这些缺陷和不足会严重阻碍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甚至威胁到政治统治的稳定,这就要求对社会政治加以改革或改进。所以,政治改革的作用之一就在于适应社会要求,完善或改进社会政治,从而保持现有政治秩序,保障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

(3)政治改革又是医治政治弊端的良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由于经济、文化、社会乃至政治权力各方面的作用,政治生活的弊病,如政治腐败、官僚主义、以权谋私、专断独行等等,是时常发生的,而政治改革就是消除这些政治弊端的良药。通过政治改革,针对这些政治弊端建立相应的防止和克服弊端的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表现。

7. 简述英美两党制的异同。

【答案】两党制最初产生于英国,后传入英国的殖民地和受英国影响较深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当两党制与各国的具体的政治制度相结合,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政党制度的运作模式。在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中,有两种典型的两党制模式,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和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英美两党制的差异:

①英国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的特点:

a. 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英国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政治制度,上议院议员由贵族世袭或国王任命,与政党制度无关。下议院由选举产生,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院议员席位,由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执掌政权。该党成为执政党,党的领袖担任首相,内阁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这样,执政党不仅掌握行政权,也掌握立法权。在选举中获次多数议席的党,成为法定“反对党”。 b. 两党采取集中制原则。根据英国议会内阁制运作机制,为保证执政党的议案能在下院顺利通过,政策得到有效地贯彻,政党毫无例外地用严格的党纪约束本党党员和议员的行动。在每次重要投票中,所有该党议员必须按党的决定投票; 英国政党的集中性质还体现在政党本身的组织结构上。中央和地方组织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纽带,并且政党活动具有连续性。两次大选之间,它们的活动并不停止,而在继续各自的宣传活动,如召开会议,组织地方力量参加地方选举,保持与议会和内阁的接触。

②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特点:

a. 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和国会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总统选举和参众两院的选举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选举过程。美国两党制以总统竞选论胜败。总统竞选获胜者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反对党。而两党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和非执政党的地位无关。在这一制度下,一党若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即使在国会选举中失利也不会影响它的执政地位。也就是说,执政党不一定是多数党,在野党或反对党也不一定是少数党。在美国历史上,常常出现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执政党却是国会中的少数党的情形,这种情形需要执政党与反对党进行更多的妥协与合作。

b. 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美国的两党虽然存在从地方到中央的组织机构,但结构松散,党的全国机构对州和地力机构的权力有限,权力通常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美国的政党一向基本上是各州和地方委员会的松散联盟,没有什么有力的全国机构、强大的凝聚力或严格的纪律,这与实行联邦制有关。因此,在美国两党制下,在国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多数党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立法问题上都能获得稳定的多数。正是美国政党这种松散的结构,两大党之间变化无常的组合,两大党之间模糊的差别,才使美国两党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2)英美两党制的共同点:

英、美两党制都是与本国具体的政治制度相协调并具有本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但作为两党制又具有共同的特点。

①国内存在势均力敌长期占据本国政坛的两大政党。美国历届国会选举、总统选举以及各州议会和州长选举均为两大政党垄断。一百多年来,美国的政治舞台上一直保持着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虽有独立候选人或第三党候选人出现在选民面前,因限于选举制度及自身实力的悬殊,这种两党格局一直未曾被打破。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自由党衰落,工党崛起,取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