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区
【答案】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 法理型统治
【答案】韦伯认为,法理型统治是建立在下列基础上的,即任何一项法律都是以目的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或两者兼有之)为目标制定出来的,并努力加以贯彻,包括强迫使之得以实施。因此,法理型的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①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 ②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的运作单位; ③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 ④法理型统治有明确的议事规则; ⑤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 ⑥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 ⑦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这种法理型统治可以采取各种极不相同的形式,而科层制则是其中最纯粹的形式。
3. 社会系统
【答案】社会系统是由行动者同其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之间稳定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构成的。通常所说的“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是指对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统。除了社会之外,社会系统还包括那些在其环境中自给自足程度不那么高的二人组合关系、小群体、家庭及各类组织等。社会系统是整个行动系统中的一个附属系统,它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角色)的制约,因此,它的核心是制度化的角色关系。
4. 安全阀机制(刘易斯·科塞)
【答案】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即在不毁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
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它也是科塞用以证明冲突具有正力能的有力例证。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
5. 迟发展效果
【答案】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6. 社会进化论
【答案】社会进化论是将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等生物学概念用于社会学研究,进而解释社会变迁的一种社会学理论。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生物有机体是相似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延续,进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自然规律。
7. 角色认同
【答案】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前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角色认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角色的有效性常常不是永恒的。
8. 戏剧论(戈夫曼)
【答案】戈夫曼的戏剧论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种观点,他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在《口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指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在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创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戏剧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如何正确认识?
【答案】(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应从三个方面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应当把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选取他们共同关心的个人与社会视角并将之结合起来,选取他们共同关心的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②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不能把学科中某一学派的理论观点和它所
要达到的目的当作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
③学科的研究对象应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研究对象。所以,我们把社会学研究对象界定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0.谣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它一般是如何传播开来的?
【答案】(1)传言和谣言的特征
传言和谣言是指在大众中传播的关于某人或某事的缺乏根据、小够准确的消息。传言一般是无意讹传的消息,而谣言则是故意捏造的,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查清消息的最初来源,因此难以有效地将两者区分开来。
①传言和谣言具有似真性。人们之所以信谣传谣或对这些信息将信将疑,一个关键之处就在于它们听起来是有一定根据的,似乎是真实可靠的。
②传言和谣言的产生与社会的某种临界状态或某些敏感事情有紧密的关联。
③传言和谣言与信息的透明度有直接的关联。凡是信息公开程度很低、新闻媒体受到严格控制的社会,都是传言和谣言的多发之地。
④传言和谣言开始容易停止难。人们的好奇心理使传言和谣言一旦出现便传播迅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而辩诬和辟谣则因为人们的逆反心理而比较难奏效。尤其是在一个政府公信力很低的社会,政府的辟谣时常会出现越描越黑的情况。
⑤传言和谣言在传播中会被不断加工。传言和谣言既是某些无根据信息的传播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产物。在这些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对之进行加工、改造、补充和丰富,经过若干环节以后,最初的传言和谣言很可能变得面目全非了。
(2)传言和谣言的传播过程
①磨尖
磨尖即接受者再传播时往往会对原来的信息断章取义,留下符合自己口味和兴趣的东西,或只记住了留给自己深刻印象的东西,而舍弃或遗忘了其他东西。
②削平
削平即再传者会把他认为的信息中的不合情理或不够动听之处削去,重新安排某些情节,增添其故事性、新闻性和趣味性,这样既便于传播,也容易使传播者为人所关注。
③同化
同化即再传者多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信息添油加醋、添枝加叶,从而使这些信息带有更多传播者个人的色彩。
传言和谣言的终结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由于很快出现了有力的事实肯定或否定了传言和谣言的内容,得到证实的传闻就进入了正式的传播渠道,而被否定的传闻则立即寿终正寝。另一种方式是传言或谣言在长期得不到事实证明或否定后自行消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