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深圳大学师范学院949教育心理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少年期的一般心理特点。

【答案】少年期一般指13岁左右,大概是初中阶段。表现出的一般心理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1)少年期心理发展存在着矛盾性。具体表现为: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不服从权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与此同时,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内心闭锁但又表现出愿意结交朋友,了解外界的开放性;表面上表现出勇敢,但某些场合又表现出怯懦;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等等。

(2)思维品质存在着矛盾发展。初中生在思维发展上最主要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成分还起作用。思维品质的矛盾性具体表现为: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现性依然存在;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

(3)少年期个性存在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不平衡性和极端性或偏执性;自我意识高涨,有强烈的维护自尊的愿望;反抗心理严重,比如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易片面看待问题。

(4)情绪表现出矛盾的特点。具体表现出两面性: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情绪

;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内向性与表现有时像“疾风暴雨”

表现性共存,有时会故意隐蔽自己的某些情绪。

2. 简述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的主要表现。

【答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的主要表现为

(1)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

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2)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与此同时,他们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

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并存

在某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危险情景。

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 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

(4)高傲和自卑并存

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材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于同一个初中生身上。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成人的意识越发明显。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幼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从兴趣爱好到人际交往方式. 再到对问题的看法,他们都想抹去过去的痕迹,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在否定童年的同时,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又留有几分对自己童年的眷恋。他们留恋童年时那种无忧无虑的心态,留恋童年时那种简单明了的行为方式及宣泄情绪的方法,尤其当他们在各种新的生活和学习任务面前感到惶惑的时候,特别希望仍能像小时候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照。

3. 小学生的学习障碍有哪些表现?其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案】(1)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主要的表现是:

学习障碍最明显、最易被父母和教师所觉察的特征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特别表现出有阅读障碍。尽管儿童在其他领域并未显得愚笨,但就是不能学习,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龄儿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征是与学习障碍相联系的:

①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

学习障碍儿童在认知、语言和思维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如视觉记忆受损、有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别能力很差、信息加工过程有障碍、语音意识方面有缺陷等。

②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

在一般性精神卫生方面,学习障碍儿童的精神疾病、行为、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显著多于正常儿童。很多研宄指出,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通常存在注意力缺损、活动过度、问题行为、违法犯罪、忧郁、焦虑、控制点不适宜、自我概念较差、自我评价较低、受同伴的欢迎程度较低、社会技能缺损、人际关系不良等方面的问题。

③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发育迟缓、品行问题等

有研宄者曾用X 光片来比较儿童的骨骼年龄,发现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60%学习障碍的儿童表现为骨龄较小。他们开始走路、说话的年龄也较晚,从学前期过渡到学龄期的时间较正常儿童要长。

(2)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目前对学习障碍的引发原因尚无确切定论,只有下列假设:

①出生前、出生后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儿童学习障碍;

②遗传、脑认知功能缺陷、感觉综合失调可能导致学习障碍;

③轻度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学习障碍,其发病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之间某种神经递质不足或増加,或是中枢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改变;

④环境因素是引发学习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⑤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发展是造成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

4. 简述德韦克(C.S.Dweck )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答案】(1)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是以内隐能力理论为基础,在德韦克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増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而提高;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不会随学习而改变。

(2)由于人们持有不同的内隐能力观,因而导致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成就目标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掌握目标

体观的个体则倾向于确立成绩目标

身的表现。

(3)这两类成就目标在选择任务、评价标准、情感反应、对学习结果的归因等方面是不同的,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具有掌握目标的个体,往往会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如选择适当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使用深层的加工策略等;而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往往有较高的焦虑水平,有时不敢接受挑战性的任务,遇到困难有时容易退缩。

5.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缺点?

【答案】(1)这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判断的依据是:该研究方案对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周期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

(2)时间序列设计的基本形式是:一系列前测→实验处理→一系列后测。如果实验处理前后

,个体的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认;持能力实上,认为达到了上述目标就是成功。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依据任务标准和自我标准;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这种目标常常表现在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并且根据一般标准来评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