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快速选拔官兵和分派兵种而编制的测验属于( )。

A. 个别测验

B. 特殊能力测验

C. 语词联想测验

D. 团体测验

【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耶克斯和桑代克、推孟提出用测验招募和选拔士兵。但面对短时间内动员数百万兵员的任务,采用个别施测的智力测验显然无法完成任务。于是,在奥蒂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的基础之上产生了陆军甲种测验,陆军测验的成功,使团体智力测验的研宄、编制及应用迅速发展起来。

2. 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和形式是( )。

A. 自陈量表

B. 评定量表

C. 投射测验

D. 评价中心

【答案】A

【解析】自陈量表是由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评定的一种方法,是最常用的人格测验形式。投射测验是通过分析被试对模糊刺激的反应来推论其人格特征的方法。评定量表属于心理健康测验。评价中心技术是将受评者置于一个事先安排好的模拟情境中,观察和评定其心理或行为反应,是心理测验在人事测评中的应用。

3. 高考的最高分为650分,其百分等级为100,最低分为105分,百分等级为1,要录取20%的学生进入大学,百分等级为80的百分位数为( )。

A.500

B.512

C.532

D.540

【答案】D

【解析】应用直线内插法求解,设80的百分位数为X ,则有

4. 某测验的信度为0.64, 实得分数的标准差为5, 该测验的标准误为( )。

A.0.36

B.1.04

C.3.00

D.4.36

【答案】C

【解析】根据标准误的公式,代入数据,得:

5. 用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比率智商只能进行个体内比较

B. 离差智商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C. 智力年龄会随生理年龄的増长不断发展

D. 比率智商不能满足对年龄单元等值性的要求

【答案】D

【解析】1949年韦克斯勒在他编制的儿童智力量表中首次采用了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这是因为比率智商的基本假定是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呈正比,是一种直线关系,但随着人年纪的增长,到约到26岁左右智商就停止增长进入了高原期,所以比率智商不适用于年纪大的时候。

6.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不一定需要( )。

A. 测验的目标分析

B. 测验的编写

C. 制定常模

D. 测验的编排和组织

【答案】C

【解析】按照参照标准的不同,测验可以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制定常模是常模参照测验的程序,但目标参照测验则不需要制定常模。

7. 中国比内测验采用的离差智商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 )。

A.15

B.16

C.17

D.18

【答案】B

【解析】中国比内测验的智商是根据总分和实足年龄从测验指导书的智商表中查到的,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法,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其中平均是为100,标准差为15是韦氏智力量表。

8. 分半信度所考察的误差来源是( )。

A. 时间取样

B. 内容取样

C. 时间取样和内容取样

D. 评分者之间的差异

【答案】B

【解析】分半信度,在估计信度系数时,只需一种测验形式,实施一次测验。通常是在测验实施后将测验按奇、偶数分为等值的两半,并分别计算每位被试在两半测验上的得分,求出这两半分数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两半测验内容取样的一致程度,因而属于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因此分半信度所考察的误差来源是内容取样。

9. 下列关于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 )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被试可以自选测量模型

B. 被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C. 被试可以自选试题

D. 被试接受的试题会有所不同

【答案】D

【解析】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s ),将项目按难度等级排定顺序,如果受测者在某一难度标准上答对了几道题,则测验程序就会自动将其带到更高难度的项目测验中,由电脑程式最终可以认定受试者所处的难度等级。这种方法缩短了整个测量时间。

10.下列选项中关于效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

B. 是在选用标准化测验或自行设计编制测量工具时,首先必须鉴定的

C. 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D. 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答案】C

【解析】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选用标准化测验或自行设计编制测量工具,必须首先鉴定其效度,没有效度资料的测验是不能选用的。C 项是指测验的重测信度。

11.在概化理论中,与经典测量理论中真分数的概念最接近的是( )。

A. 全域分数

B. 概化系数

C. 可靠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