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音乐学院乐队学院805中西音乐史、和声作品分析[专业硕士]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贺绿汀
【答案】贺绿汀是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27年创作的《暴动歌》是我国最早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的头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抗日战争爆发后,创作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歌曲广为流传。
2. 《百鸟朝凤》
【答案】我国民间优秀唢呐曲之一,主要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区。演奏家在演奏此曲时,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细腻地模拟各种鸟禽的啼嗽,神态生动活泼,情绪热烈欢快,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不同地区或不同民间音乐家的演奏,又使乐曲具有不同的地方特点和个性色彩。最著名的《百鸟朝凤》版本流传于鲁西南地区,是由任同样演奏、陈家齐整理的乐谱。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抒情而富于歌唱性,速度由中板转快; 第二部分,乐曲的主体,形象地、生动地模拟各种飞禽啼鸣; 第三部分,热烈欢快的尾声。
3. 大同乐会
【答案】由郑勤文发起的,成立于1920年,宗旨为“本会专门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培养了许多民乐人才,该会还从事我国古代雅乐器的仿制,进行演奏和民乐合奏的试验,如提出了拥有吹拉弹击等乐器组成的新型民乐队的编制外设想,改编了《春江花月夜》、《将军令》《妆台秋思》等民乐合奏曲。并对部分民族乐器进行了改革试验。
4. 国乐改进社
【答案】国乐改进社是1927年由刘天华、郑颖荪等35人发起成立于北京的民族音乐社团,以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为宗旨,提出了“借助西乐研究国乐”,“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宏伟目标。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组织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乐器的改进,民族乐曲的创作以及编辑出版音乐刊物。该社举办过多次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专场演出,出版了10期《音乐杂志》,是我国近代有重要影响的国乐社团。1932年刘天华去世后停止活动。
5. 《海韵》
【答案】《海韵》是一首大型艺术性合唱歌曲。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歌词源自徐志摩同名
白话体新诗,描绘了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在海滩上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的情景。作曲家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分别代表旁观者诗翁、主人公女郎和背景大海。全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在旋律与和声方面都作了“中国化”的探索,是20世纪20年代合唱歌曲的杰出代表。
6. 冼星海
【答案】冼星海是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冼星海一生创作有数百首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代表作有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交响曲《民族解放》等。其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日斗争生活。
二、选择题
7. “流亡只部曲”中的第一首是( )。
A. 《丈夫去当兵》
B. 《松花江上》
C. 《离家》
D. 《上前线》
【答案】B
【解析】《流亡三部曲》是在抗战时期万众传唱、脍炙人口的一组爱国歌曲,对激励民众走向抗日战场发挥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流亡三部曲》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松花江上》,创作者张寒晖; 第二部《流亡曲》、第三部《复仇曲》,创作者均为刘雪庵。
8. 我国最早运用西方20世纪音乐技法进行创作的作曲家是( )
A. 贺绿汀
B. 江文也
C. 冼星海
D. 谭小麟
【答案】B
【解析】江文也巧妙运用了20世纪的许多技巧来创作音乐; 他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西洋乐器或人声而作。在活跃于30.40.50年代的作曲家里,江文也在许多以西洋乐器为媒介的乐种之中,都位居中国先驱者的地位; 深刻了解西方文化与西方音乐,也能自由运用20世纪前卫的技法,又忠于传统中国音乐的“特性”,努力保存中国音乐“传统”的“作曲家”,在中国近代的音乐史上,只有江文也一人。
9. 1934年获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头奖的钢琴曲名是( )。
A. 《牧童短笛》
B. 《摇篮曲》
C. 《到敌人后方去》
D. 《游击军》
【答案】A
【解析】《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
10.1903年,《浙江潮》发表的匪石撰文,堪称中国近代音乐“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该文题目是( )。
A. 《论教育之宗旨》
B. 《以美育代宗教说》
C. 《中国音乐改良说》
D. 《音乐教育论》
【答案】C
【解析】1903年,在《浙汪潮》上发表的匪石的音乐论文《中国音乐改良说》是我国近现代最早鼓吹“西乐论”的文论,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音乐论文。A 项,《论教育之宗旨》,中国近代著名教育文献,作者王国维,撰写于1906年(光绪32年),发表于同年《教育世界》杂志第56卷上。B 项,《以美育代宗教说》是1917年4月8日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上所作的演讲。D 项,《音乐教育论》为曾志忞先生于1904年发表于《新民丛报》的一篇论文。
11.《和声略意》是中国人写作的讲述西洋和声学知识的第一篇文章,其作者是( )。
A. 曾志忞
B. 李叔同
C. 沈心工
D. 张春
【答案】A
【解析】曾志忞在《醒狮》杂志上连续发表的《和声略意》一文,是中国人写作的讲述西洋和声学知识的第一篇文章,成为我国引进西洋和声学的先驱。曾志忞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是我国近现代新音乐启蒙时代———“学堂乐歌”时期的音乐活动家,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音乐理论家之一,尝试创办近现代音乐学校的先行者和少年音乐教育事业的先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