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施监理的工程项目,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单价计价,混凝土分项工程的全费用单价为446元/m3,直接费为350元/m3,间接费费率为12%,利润率为10%,营业税税率为3%,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费率为3%。施工合同约定:工程无预付款;进度款按月结算;工程量以监理工程师计量的结果为准;工程保留金按工程进度款的3%逐月扣留;监理工程师每月签发进度款的最低限额为25万元。施工过程中,按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提出了一项工程变更,施工单位认为该变更使混凝土分项工程量大幅减少,要求对合同中的单价做相应调整。建设单位则认为应按原合同单价执行,双方意见分歧,要求监理单位调整。经调整,各方达成如下共识:若最终减少的该混凝土分项工程量超过原先计划工程量的15%,则该混凝土分项的全部工程量执行新的全费用单价,新全费用单价的间接费和利润调整系数分别为1.1和1.2,其余数据不变。该混凝土分项工程的计划工程量和经专业监理工程师计量的变更后实际工程量见.表2—10。 【问题】 1.如果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未能就工程变更的费用等达成协议,监理单位应如何处理?该项工程款最终结算时应以什么为依据? 2.监理单位在收到争议调解要求后应如何进行处理? 3.计算新的全费用单价,将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填入表2—11相应的空格中。 4.每月的工程应付款是多少?总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实际付款金额应是多少?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项工程的总承包施工任务,该工程由A、B、C、D四项工作组成,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为了进行成本控制,项目经理针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分析,其功能成本分析结果见表2-7。 工程进展到第25周第5层结构时,公司各职能部门联合对该项目进行突击综合大检查。检查成本时发现: C工作,实际完成预算费用960万元,计划完成预算费用为910万元;实际成本855万元,计划成本为801万元。 检查现场时发现: (1)塔式起重机与临时生活设施共用一个配电箱,无配电箱检查记录。 (2)塔式起重机由木工班长指挥。 (3)现场单行消防通道上乱堆材料,仅剩1m宽左右通道,端头20m×20m场地堆满大模板。 (4)脚手架和楼板模板拆除后乱堆乱放,无交底记录。工程进展到28周第6层结构拆模后,劳务分包方作业人员直接从窗口向外抛垃圾,造成施工扬尘,工程周围居民因受扬尘影响,有的找到项目经理要求停止施工,有的向有关部门投诉。 【问题】 1.计算表2-8中A、B、C、D四项工作的评价系数、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将此表复制到答题卡上,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在A、B、C、D四项工作中,施工单位应首选哪项工作作为降低成本的对象?说明理由。 3.计算并分析C工作的费用偏差和进度偏差情况? 4.根据公司检查现场发现的问题,项目经理部应该如何进行整改? 5.针对本次扬尘事件,项目经理应如何协调管理?
某商业用房工程,建筑面积15000m2,地下1层,地上4层,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99—0201)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工程工期自2009年2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工程承包范围为图纸所示的全部土建、安装工程。合同造价中含安全防护费、文明施工费120万元。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2009年5月12日,工程所在地区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造成施工现场部分围墙倒塌,损失6万元;地下一层填充墙部分损毁,损失10万元;停工及修复共30d。施工单位就上述损失及工期延误向建设单位提出了索赔。 事件2:用于基础底板的钢筋进场时,钢材供应商提供了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施工单位只进行了钢筋规格、外观检查等现场质量验证工作后,即准备用于工程。监理工程师下达了停工令。 事件3:截止2009年8月15日,建设单位累计预付安全防护费、文明施工费共计50万元。 事件4:工程竣工结算造价为5670万元,其中工程款5510万元,利息70万元,建设单位违约金90万元。工程竣工5个月后,建设单位仍没有按合同约定支付剩余款项,欠款总额1670万元(含上述利息和建设单位违约金),随后施工单位依法行使了工程款优先受偿权。 事件5:工程竣工后,项目经理按“制造成本法”核算了项目施工总成本,其构成为直接工程费4309.20万元,措施费440.80万元,规费11.02万元,企业管理费332.17万元(其中,施工单位总部企业管理费为220.40万元)。 【问题】 1.事件1中,施工单位的索赔是否成立?分别说明理由。 2.事件2中,施工单位对进场的钢筋还应做哪些现场质量验证工作? 3.事件3中,建设单位预付的安全防护费、文明施工费的金额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事件4中,施工单位行使工程款优先受偿权可获得多少工程款?行使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起止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5.按“制造成本法”列式计算施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项目施工总成本。
某市建筑公司承建的工贸公司职工培训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12层,建筑面积24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划竣工日期为2006年8月8日。 2000年4月28日,市建委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等有关规定对本项目进行了安全质量大检查。检查人员在询问项目经理有关安全职责履行情况时,项目经理认为他已配备了专职安全员,而且给予其经济奖罚等权力,他已经尽到了安全管理责任,安全搞得好坏那是专职安全员的事;在对专职安全员进行考核时,当问到“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检查项目的保证项目有哪几项时,安全员只说到了“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两项;检查组人员在进行质量检查时,还发现第二层某柱下部混凝土表面存在较严重的“蜂窝”现象。检查结束后检查组进行了讲评,并宣布部分检查结果如下: ①该工程“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三宝’、‘四日’防护检查评分表”“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等分项检查评分表(按百分制)实得分分别为80分、85分和80分(以上分项中的满分在汇总表中分别占20分、10分和5分); ②“起重吊装安全检查评分表”实得分为0分;③汇总表得分值为79分。 【问题】 1、项目经理对自己应负的安全管理责任的认识全面吗?说明理由。 2、专职安全员关于“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中保证项目的回答还应包括哪几项? 3、该工程的混凝土表面的“蜂窝”现象应该知何处理? 4、根据各分项检查,将评分换算成汇总表中相应分项的实得分。 5、本工程安全生产评价的结果属于哪个等级?说明理由。
某18层办公楼,建筑面积32000m2,总高度71m,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脚手架采用悬挑钢管脚手架,外挂密目安全网,塔式起重机作为垂直运输工具。2006年11月9日在15层结构施工时,吊运钢管时钢丝绳滑扣,起吊离地20m后,钢管散落,造成下面作业的4名人员死亡,2人重伤。 经事故调查发现: (1)作业人员严重违章,起重机司机因事请假,工长临时指定一名机械工操作塔式起重机,钢管没有捆扎就托底兜着吊起,而且钢丝绳没有在吊钩上挂好,只是挂在吊钩的端头上。 (2)专职安全员在事故发生时不在现场。 (3)作业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未详细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仅向专职安全员口头交代了施工方案中的安全管理要求。 【问题】 1、针对现场伤亡事故,项目经理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2、指出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对本起事故,专职安全员有哪些过错? 4、指出该项目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存在的问题。
某工程为地上7层、地下1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该工程在进行上部结构施工时,某一天安全员检查巡视正在搭设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发现部分脚手架钢管表面锈蚀严重,经了解是因为现场所堆材料缺乏标志,架子工误将堆放在现场内的报废脚手架钢管用到施工中。
【问题】
1、脚手架事故隐患处理方式有哪些?
2、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安全员应采取什么措施?
3、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由谁组织验收?验收的依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