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教育(广义)

【答案】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其涵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幼儿教育(广义)指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可以称为幼儿教育。例如,幼儿在家看电视、看图书、帮父母做家务劳动,或随成人去旅游、参观、看电影,参加社会活动等都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能够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2. 教师专业化

【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 家长学校

【答案】家长学校是以婴幼儿、中小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以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业余教育形式。任务是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配合学校教育的实施; 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 为子女的成长造就一个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一般多由中小学校、妇联、妇幼保健院(所)、家庭教育研究会等部门兼办。办学经费自行筹措,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如按学员的学习时间分,有“星期天家长学校”、“家长夜校”、“农闲家长学校”等; 按教育对象分,有“母亲学校”、“爸爸学校”、“乳儿家长学校”、“后进生家长学校”等。按层次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学前子女家长学校,对象为子女是6周岁~7周岁以下的家长,教学内容有优生、优育、幼教知识及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 二是在学子女家长学校,教育对象为中小学学生家长,教学内容多是根据各学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和教学要求,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掌握辅导子女学习和培养子女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教学形式主要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

4. 教育目的

【答案】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

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两类:一是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本位论; 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为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的意义,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答案】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因在于:

(1)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

(2)游戏有利于儿童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3)游戏有利于儿童智能的发展。

(4)游戏有利于儿童探索行为的发展

(5)游戏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6)游戏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7)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6.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作用

【答案】(1)遗传因素

①作用:遗传因素奠定幼几个性化发展基础同时也制约幼儿发展速度

遗传因素的不同是造成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每个儿童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种不同的遗传特性是儿童心理发展与活动的个别差异的基础。但是,遗传因素也制约幼儿发展速度,遗传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于什么程度或于什么范围。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就不可能有心理的正常发展。例如,许多智力落后的儿童,常常有遗传方面的缺陷。虽然遗传并不完全预定或决定个体心理行为发展,但是它从很大程度上制约幼儿发展速度。

②理论基础: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遗传决定论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2)生理成熟

①作用: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学基础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譬如,孩子没有学会坐、爬、站时,他就不会走路。儿童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发育成熟时,即1岁左右才开始说话。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

②理论基础: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格塞尔从对“双胞胎爬梯实验”结论分析出“成熟和学习”两者支配幼儿心理发展。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3)遗传和生理成熟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都是动态的,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同。

(4)除了遗传和生理成熟之外,还有其他的其他影响因素:比如环境、幼儿主观能动性等都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7. 简述幼儿体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幼儿体育是为了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实施的教育。在其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是幼儿体育的重中之重。在幼儿园体育中,不能把目光放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 更不能允许为比赛、表演、为幼儿园争名次、争荣誉等目的而进行有伤幼儿身体的任何活动; 要充分考虑幼儿身体的特点,避免小学化,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用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各种身体活动来促进幼儿体质的增强。

(2)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体育活动的功能必须通过幼儿自身的积极参加才可能实现,幼儿对体育活动是否喜欢,是否投入是体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实施体育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态度,不能为了达到计划的目标,生硬地强迫幼儿训练或完成某项运动,或因为幼儿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而进行惩罚、责备,另外体育活动的难度、趣味性以及活动的设备条件等也是教师要特别关注的。

(3)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

专门组织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惟一的途径。因为幼儿园体育的某些目标,如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目标,仅仅靠体育锻炼是不能完成的,还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和训练。因此要实现体育的目标,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体育。

(4)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体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如,在早操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很重要; 组织体育课,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要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来实现活动目标; 体育游戏中则要充分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户外体育活动中要保证幼儿自由、安全地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