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企业战略管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进入战略

【答案】进入战略,是指企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所采取的战略。主要的进入战略类型有: ①内部创业,指企业通过内部的研究开发,创造出小同于企业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一个新的市场或行业。

②合资,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投资者共同投资组成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企业通过合资经营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利益共享。

③整合,指企业在同一行业生产链上不同阶段上的不同方向的一体化活动,或者不同行业同一阶段上一体化活动。

2. 协调机制

【答案】组织的协调机制包括六种类型:

(1)相互适应,自行调整。是一种自我控制方式。组织成员直接通过非正式的、平等的沟通达到协调,相互之间不存在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也没有来自外部的干预。

(2)直接指挥,直接控制。是指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按照一个人的决策和指令行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亲自发布指示,监誓工作。

(3)工作过程标准化。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标准,来协调生产经营活动。

(4)工作成果标准化。是指组织通过预先制定的工作成果标准,实现组织中各种活动的协调。

(5)技能与知识标准化。是指组织对其成员所应有的技能与知识加以标准化。

(6)共同价值观。是指组织内全体成员要对组织的战略、目标、宗旨、方针有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充分地了解组织的处境和自己的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互相信任、彼此团结,具有使命感,使组织内的协调和控制达到高度完美的状态。

3. 经营范围

【答案】经营范围又称企业的定域,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活动领域。它反映出企业目前与其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要求。大多数企业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自己的产品和市场来确定经营范围。只有产品与市场相结合,才能真正形成的企业的经营业务。企业确定经营范围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从产品角度来看,企业可以按照自己产品系列的特点会和根据产品系列内含的技术来确定经营范围。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市场来描述经营范围。

4. 独资

【答案】独资(经营)是企业国外生产经营活动的最高阶段,是指企业在国外市场上单独控制着一个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的经营方式。独资经营的优点是:可以使企业获得百分之白的所有权,

全部利润归自己所有。此外,独资经营可以摆脱合资经营在利益、目标等方面的冲突问题,从而使国外子公司的营销战略与企业的总体战略融为一体。企业采取独资经营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还可以更直接、更全面地积累国际营销经验。独资经营的缺点是:投入的资金最多,风险也最大; 东道国政府和公众可能不欢迎外来企业,不能得到当地合作者的帮助; 灵活性也最差。

5. 业务战略

【答案】业务战略又称经营单位战略,是指战略经营单位、事业部或子公司的战略。业务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为企业的整体目标服务。业务战略主要是针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在各自的经营领域里有效地竞争。为了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各经营单位要有效地控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同时,业务战略还要协调各职能层的战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战略构成要素的角度来看,资源配置与竞争优势通常是业务战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数情况下,经营范围与产品和细分市场的选择有关,与产品和市场的发展阶段有关,而与产品和市场的深度与广度的关系甚少。在这个层次上,协同作用则变得更为重要,要把经营单位中不同职能领域的活动加以协调。

6. 标杆学习

【答案】标杆学习是指企业以行业的领先企业或主要竞争对手的某项具有优势的活动作为基准,寻找差距,定出赶超策略,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活动。标杆学习主要是从公开发表的行业报告、公司报告以及咨诌公司等方面收集信息,来确定企业的特定职能和活动开展得是召有效,公司的成本是否与竞争对手的成本接近,需要改善哪些活动和流程等。在标杆学习中,企业要将自己的价值链结构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结构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彼此间的竞争优势与劣势,进而找出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这种信息对于企业制定创造优势、消除劣势的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7. 资源配置

【答案】资源配置又称企业的特殊能力,是指企业过去和日前资源和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资源配置的好坏会极大地影响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程度。企业资源是企业现实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持点。企业只有以其他企业不能模仿的力一式,取得并运用适当的资源,形成自己的特殊技能,才能很好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企业的资源贫乏或处于不利的境况时,企业的经营范围便会受到限制。当企业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考虑采取相应的战略行动时,一般都要对己有的资源配置模式加以或大或小地调整,以支持企业总体的战略行为。

8. 增长型实施

【答案】增长型实施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实施企业的战略中选用的模式之一。在这种模式里,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增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鼓励中下层管理人员制定与实施自己的战略。这种模式自下而上地提出战略。这种战略集中了来自实践第一线的管理人员的经验与智慧,而高层管理人员只是在这些战略中做出自己判断,并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在下级的身上。在大型的多种经营企业里,这种模式比较适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给中层管理人员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

制定有效的战略并使他们有机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实施战略。同时,由于中下层管理人员和职工更直接面对战略的机会,可以及时地把握时机,自行调解并顺利执行战略。因此,这种模式适合于变化较大的行业中的大型联合企业。

二、思考题

9. 企业如何进行合作战略?

【答案】合作战略,是指企业间形成战略联盟。这种联盟是一种合作协议。在这种协议之下,各个协议公司可以联合进行研究开发,分享技术,联合使用生产设施,相互营销各自的产品,或者合作生产配件或组装产成品等。实施合作战略的形式是形成战略联盟,包括合资企业、股权参与、契约性协议、国际联合。

(1)合资经营

合资经营,是指一个独立的公司实体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母公司联合所有。合资经营将合伙企业的特点与公司的特点融为一体,达到任何一个单独公司通常不能达到的日标。合资经营可以出现在一个国家之内的几个企业之间,或者是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另一种常见的合资经营发生在不同国度的企业之间。在合资经营中,可用的基本战略有三种,分别称为蛛网战略、结合一分离战略和逐渐一体化战略。

①蛛网战略。应用于具有几个大型企业和若干较小企业的行业中。一个小企业若要和一个大企业进行合资经营,为了避免被吞并,可尽量地与一个或多个小企业联合起来与大企业合资经营,这些不同的联系可以形成抗衡的力量。

②结合一分离战略。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合作,然后分开这种战略特别适用于那些具有一定寿命周期的项目。

③逐渐一体化战略。开始于企业间很弱的合资经营关系,以后这种关系逐渐变强,最后可能导致合并。

(2)股权参与

股权参与,是指企业在其他企业中占有少数股权,其战略目的在于确保供应商的能力和建立非正式的工作关系。即合伙人继续以独立的实体而经营,但各自都能享受到对方优势所提供的好处。

(3)契约性协议

契约性协议,是指战略联盟的伙伴共同投入力量进行联合的研究与开发,联合生产和联合营销活动等。联合行动可能包括:

①许可证; ②交叉许可证; ③交叉营销等。

(4)国际联合

国际联合,是指国际企业之间为了对付技术与开发的高额成本和巨大风险而建立的联盟。

10.公司战略的实施动因是什么?

【答案】公司战略的实施动因包括实施公司战略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