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66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述历史发展动力理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内在的矛盾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决定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推动社会的发展变化。

(1)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廿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由此可见,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

①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梗桔时,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

②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

(4)革命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①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旧的上层建筑又极力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时,必须通过社会革命这一手段来摧毁或扫除历史前进的障碍。

②社会革命能允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③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5)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

2. 略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及其意义。

【答案】(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①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领域也不例外。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其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它们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

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③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 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用性。

【答案】(1)当代资本主义表现出来如失业、民主生活权利剥夺、经济战争等这些弊病,抑或是经济危机也好,这些同资本主义本身的制度体制不无关系。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

(2)资本主义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

(3)从资本主义的产生到现在发展到高度垄断阶段,每个历史阶段上我们都看到这个社会伴

随着各种危机与动乱,当然资本主义当政者每次又都会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方法,从短时期来看有利于其统治,但从历史的趋势来看是不可调和的,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4)马克思就是在看到资本主义各种弊病以及问题的基础上,致力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依靠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以克服资本主义带来的种种弊病;

(5)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适用性也受到了一些挑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用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视角去分析。应该以前进中带有部分巫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态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我们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项事业正逐步完善这恰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强大力量和适用性,今后道路将越走越宽阔,马克思主义也必将在中国继续得到发展。

4. 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应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小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论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关系。

【答案】这句话忽略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期望在一个早晨突然进入理想境界,而是把实现最终理想看做一个有着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分别把这两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一方面必须看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上的一致性,看到它们总体上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两个阶段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的重大区别。

(2)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高级阶段是建立在低级阶段基础上的,没有低级阶段的发展,也不会有高级阶段的到来。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在当代世界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就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背叛。

(3)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民族和国家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分别地进行的。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也会有所不同,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国家和民族,应该以具有自身特点的方式逐步向共产主义方向迈进。

(4)当代中国应当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条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身的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抉择,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也将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康庄大道。

(5)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党的最高纲领,当前的最低纲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