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为基本联结方式,即以商品等价交换关系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它依靠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市场经济体制以自由竞争为特征,通过市场价格支配着人、财、物等资源在产业之间与企业之间的移动。价格的高低调整着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源投入,从而实现资源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分配,使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趋向均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还起着激励创新、鼓励技术进步、择优汰劣的作用。一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都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经营的组织和管理。在激烈的竞争中,落后的商品生产者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淘汰,由此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政府制定的,旨在对社会成员因生病、生育、年老或暂时失去谋生机会而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提供必要社会帮助的各种制度规定的总称。社会保障制度由一系列社会保障项目组成社会保障体系来体现,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以下保障项目: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社会保障的项目、保障范围、保障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民族文化传统等等。但最根本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离开了社会物质经济基础,社会保障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各项社会保障的支出,归根到底是社会国民生产总值的扣除,是属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再分配。
3. 经济结构
【答案】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区域及其他经济活动领域相互比例关系的总称。通常包括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口结构、生活消费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经济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客观制约性。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白是否适合本国实际情况; 能否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有利因素; 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 能否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能否有力地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是否既有利于促进近期的经济增长又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
4. 人力资本
【答案】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投资而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并能为劳动者带来持久性收入的劳动能力,它一般表现为劳动者所具有和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特定职业技能和健康状况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发
现传统的资本概念并不正确,忽视了“人”的因素及其生产能力的差别,进而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从新的角度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己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至20世纪80年代,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已与新增长理论密不可分。
5. 间接调控
【答案】间接调控是指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宏观调控。间接调控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根据市场变动规律和长期趋势,通过对市场参数施加影响,来调整企业的经济行为,达到保持市场稳定、均衡和间接导向的目的。间接调控的特点主要是:(1)以总量控制为主。即主要目标是调控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条件下,通过市场发出正确的信号引导企业,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活动。
(2)以控制价值平衡为主。即主要是调控财政、信贷和外汇的收支平衡,为市场提供一个大的框架,以调节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活动,而不是审批产量指标和调拨物资。
(3)调控的直接对象是市场,最终作用对象是企业。国家通过规定市场运行方向,纠正市场偏差,补充市场不足,使市场成为社会供求规律和结构的显示器、转换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6. 积累基金
【答案】积累基金是指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质储备的那一部分基金。在积累基金中,一部分用来增加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为生产服务的技术研发机构的固定资产; 另一部分用来增加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技术研发机构的流动资金,由这些物质生产部门购买更多的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在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还要有一部分积累基金用于增加劳动者的消费基金。剩下的积累基金用于增加储备,以防止自然灾害或其他事故给生产造成的困难和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使生产能够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只有直接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为扩大再生产服务的建设费用,才是本来意义的生产性积累基金。
7. 股份制
【答案】股份制是指以入股方法把分散的、属于小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自负盈亏,股东以确认的股份享有利益或承受损失的一种所有制经济形式。股份制是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即股份制企业)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股份制企业包括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狭义的股份制企业仅指股份有限公司。日常中,一般用的是狭义概念。它通过发行股票,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企业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并以股份形式组织企业。它是对外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负有民事责任、依法独立经营的企业法人。
8. 信贷利率机制
【答案】信贷利率机制是指在竟争过程中借贷利息率的变动同信贷资金供求变动之间的内在
联系。它是支配和调控金融市场的机制,其作用表现为:当借贷利息率高时,一方面由于存款利息率高使储蓄增加从而引起资金市场上货币资金供给的增加; 另一方面又由于贷款利息率高使贷款者减少贷款导致对货币资金需求的下降。当借贷利息率低时,则出现相反情况,即货币资金供给的减少和对货币资金需求的上升。信贷资金需求随着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使信贷资金在社会各经济部门和地区流动,对社会生产起到调节作用。
9. 利益机制
【答案】利益机制是指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行为由经济利益来决定的机制,它是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对外部环境中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变动的反应方式和其他不同经济主体的行为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影响方式。利益机制一般包括有效益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利益机制是市场机制系统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制之一,没有利益机制的作用,竞争、交换和风险机制都不可能形成。市场机制的功能及缺陷最终都是由利益机制所决定的。
10.出口导向或出口替代
【答案】出口导向是指采取鼓励办法发展国内制造业,使国内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用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传统初级产品的出口。出口导向战略主张优先发展出口产业,通过扩大出口增加资金积累,扩大市场和实现规模经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出口导向战略的目的是通过积极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来扩大出口,积累资金,带动整个工业和经济的增长,并缓和国际收支的压力。出口导向战略的具体实施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原来初级产品出口国的初级产品的加工出口; 二类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出口; 三类是发展深度加工产品和高耐用消费品。出口导向战略肯定了对外贸易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出口导向战略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限制,依赖于关税保护和价格补贴,从而造成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低下,并加重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二、简答题
11.如何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
【答案】(1)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要健全和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法律法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