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首次公开发行(IPO)一直是证券市场研究的热点,但是在过去的研究中,IPO市场的信息反馈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上市后投资决策的调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本文为了考察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投资决策调整是否与IPO过程中预期之外的市场反馈相关,分别对深、沪两个市场1995-2003年间上市的740支样本IPO数据进行了分析,以验证市场反馈假说在中国IPO市场是否成立。在经验分析过程中,本文选取新股在二级市场上获得的第一个市场价格与新股发行价格之间的差异,表示IPO过程中的市场反馈;选取公司上市后一年的累计固定资产和无形及其他资产的增加值,表示IPO后上市公司的资本支出。为了获得这两个指标的预期之外部分,本文分别将它们对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剔除可预计影响的解释因素后,用两个回归模型的残差项分别表示预期之外的市场反馈和上市公司对计划投资的调整(即非正常资本支出)。通过对两者关系进行分组研究,并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IPO市场并不完全满足市场反馈假说。据此,本文从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出发,结合案例分析,认为IPO市场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的原因主要在于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上市公司管理者对市场反馈信息的漠视等。因此,本文认为相关管理部门对新股上市定价等方面应该逐步实现由管制到监控的职能转变,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全力通过全流通股改激发上市公司管理者对证券市场的敏感性。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以往中国IPO市场反馈与公司资本支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IPO的信息传导效果,可以为全流通后IPO机制的完善提供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