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15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昭明文选》

【答案】《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又称《文选》,山南朝梁武帝的太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溢“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它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

2. 元曲四大家

【答案】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四大家都不求仕进,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联系密切。其代表作品大都能真实地反映元代社会现实,思想内容深刻,生活气息浓烈,且与舞台演出结合紧密,人物语言生动形象,戏剧冲突集中、紧凑。四人中,关汉卿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我国古代戏剧的奠基人。

3. 辛派词人

【答案】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辛弃疾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的传统,把爱国激情与豪壮的英雄本色注入词中,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与豪放劲健的风格感染了同一代词人。他们的词作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叹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

4. 建安七子

【答案】建安七子是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徐幹、应玚、刘桢七人的合称。七子之中除孔融外,均依附曹氏政治集团,是邺下文人集团中的杰出人物。建安七子的得名源于曹丕《典论·论文》,“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以王粟的成就最高,被刘韶誉为“七子之冠冕”,他的代表作有《登楼赋》《七哀诗》。

二、简答题

5. 简述《张协状元》的体制特征和叙事风格。

【答案】《张协状元》主要写了书生张协赴考遇盗,得贫女相救,后结为夫妇。张协中状元后,虽拒绝枢密使王德用的招赘,但贫女寻夫至京,嫌她“貌陋身卑,家贫世薄”,不肯相认,竟于赴任路上剑劈贫女。后贫女为王德用收为义女,夫妻终于重圆。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张协状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史料,被现代史学界誉为“中国第一戏”和“戏曲活化石”。

(1)《张协状元》的体制特征

①两条主线的剧情结构

首先综合歌唱、念白和动作等表现手段,去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叙说在剧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有头有尾,因果分明。根据内容的需要,结构是弹性的,可以自山伸缩,《张协状元》全剧达五十三出,这为戏剧反映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剧中以张协和王贫女婚变纠葛为主线,采用对照手法安排情节,开后来传奇作品以生、旦为主线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方式的先河。

②曲调的复杂性,演唱形式的多样化

戏曲的曲调,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像民歌、词曲歌体、诸宫调等音乐成分,均被广泛吸收。宫调音律不拘一格,民间词曲、新兴的村坊小调,只要相互协调,便可联缀起来。演出时,各行角色都可以唱,其演唱形式亦丰富多样,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念白既有韵文式的朗诵,也有口语化的散白,它与歌唱相互搭配,彼此穿插,形成唱念结合的音乐架构。《张协状元》全本用南方流行的词调和民间小曲演唱,开场时先以说唱诸宫调引入,中问又有许多游离于剧情之外的科浑穿插,这些属初期南戏特征。

(2)《张协状元》的叙事风格

①用“科”“介”标明人物动作

《张协状元》中,表示剧中人物动作时会用“科”“介”加以标明。这其中的“虚”字,即指动作的虚拟。南戏的科介,还吸取了民间舞蹈动作,使戏剧性的舞台动作舞蹈化了。

②生、旦、净、末、丑组成的角色阵容与行当格局的奠定

在南戏的舞台上,是以7个角色来分别饰演剧中的所有人物,其中扮演男、女主人公的,称为生、旦,还有源于“参军”“苍鹘”的净、末(亦即副净、副末),他们与民间歌舞戏中的丑一起,合成一组滑稽角色,这就是南戏的5个主要角色。它们奠定了中国戏曲艺术生、旦、净、末、丑的角色阵容与行当格局。“外”是生角之外又一生角,“贴”是旦角之外再贴一旦角。全剧围绕生、旦展开故事,以此构成情节的主干,内容往往比较严肃,他们的表演也相应地具有正剧的色彩。该剧除了书生张协由一人表演,其他演员都身担多个角色,最多的扮演十二个角色。其中净、末、丑的插科打诨,对愉悦观众和调节气氛起到重要作用。

③对戏剧演出的假定性原则的灵活运用

一部大型戏剧,常常需要表现许多不同的地点和较长的时间,这个需要自然与简陋的舞台条件发生矛盾,也与舞台自身的表现能力发生矛盾。南戏的艺人便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自

己的表演,来表现灵活流动的舞台时间和空问。比如《张协状元》中,张协一行离京赴任,跋山涉水,这时,演员只是轮唱四支曲子,“不觉过了一里又一里”,便从京城到了五鸡山。

6. 简述李白歌行体的文学史贡献。

【答案】李白的歌行和乐府之间的界限不容易划清,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的代表作。李白从《诗经》《楚辞》和诸子百家、汉乐府中吸取精华,使其歌行体达到完善。李白歌行体句式参差,形式自由,可以任意驰骋思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出现了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其中《蜀道难》《将进酒》《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七言歌行的代表作,《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合成双壁,标志着李白七言古诗的最高成就。在这些作品里,抒情的意味更浓,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

李白歌行体的贡献主要有:

(1)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无所依傍,笔法任性情而变幻莫测,营造出摇曳多姿的神奇世界。

以《蜀道难》为例,诗用大量散文化的诗句,字数从一言、四言、五言、一七言、九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韵脚富于变化,这种形式的诗更适合表达他那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使《蜀道难》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而《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表现手法新奇,历来为人传诵,是李白七言歌行体诗的代表作之一。(2)感情一气直下,句式长短变化,音节错落,节奏旋律回旋震荡,突出了气势和力度,使诗歌呈现出豪迈飘逸的风貌。

七言歌行体诗这种文体自由挥洒,章法可以自由变化,更适合于李白狂荡不羁的个性,诗篇错综变化,波澜壮阔,气势豪迈。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在国难来临时无计可施、忧心烦闷的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七言歌行诗同其他近体律诗、绝句相比,形式自山,长短不拘,包容量大,非常适合李白任意驰骋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李白七言歌行独步当时、辉映百代的原因。

(3)歌行中展露出独特的艺术个性、非凡的气魄和生命的激情,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蓬勃向卜的时代精神。

“声律风骨兼备”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举、尚贤、纳谏。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只有这样的时代,才会有尽气的精神突出表现。《将进酒》全诗大起大落,诗情忽悲忽乐,波澜起伏,通篇以一七言为主,而以三、四、五、十言句破之,句式参差错综,惟有七言歌行体这种体制才能令作者把自己的矛盾心理和人生境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李白的歌行体以其非凡的艺术张力和独具特色的风格特点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体现了李白个性鲜明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谁? 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

【答案】(1)《文心雕龙》的作者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刘勰是南梁杰出文学理论批评家,字彦和,原籍山东莒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