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综合(含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之金融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单一汇率(Single Exchange Rate)与复汇率(Multiple Exchange Rate)

【答案】单一汇率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只规定一种买卖价格的制度形式。在实行单一汇率的国家,外汇买卖小分贸易、非贸易外汇收支,均按一种汇率进行外汇买卖。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由外汇管制机构制定和公布; 在不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变动。中国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实现了汇率并轨,从此人民币实行单一汇率。

复汇率又称“差别汇率”或“多重汇率”。它是某些外汇管制国家对汇率管制的方式之一。指一国货币当局对外汇汇率人为地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汇率,不同汇率适用于不同类别交易项目的制度形式。复汇率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交易实行歧视性待遇,原则是对需要鼓励的交易规定优惠

,对的汇率(如对出口规定适用较高的外汇价格,对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适用较低的外汇价格等)

需要限制的交易则规定不利的汇率(如对奢侈品进口和资本输出用汇规定适用较高的价格)。在有些国家,只存在两种或三种的歧视性汇率,在有些国家则规定有多达几十种的歧视性汇率。

2. 升值(Appreciation )与贬值(Depreciation )

【答案】汇率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在直接标价法下: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升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贬值。在间接标价法下,表现方式恰好相反: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贬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因此,作为两种货币的比价,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必然是一种货币的升值,同时也是另一种货币的贬值。

货币的升贬值幅度可以通过变化前后的两个汇率计算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1)在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外币汇率的变化(%)=(新汇率/旧汇率-1)×100%

(2)在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新汇率/旧汇率-1)×100%

外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如果是正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升值; 如果是负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贬值。

3. 机构型监管与功能型监管

【答案】机构型监管模式是指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下,以机构为中心,由不同的监

管部门对不同类型的机构进行监管。该模式的优点是专业性强,监管部门对违法活动的反应速度快,程序简单; 缺点是对不同类型机构间的交义业务会形成监管盲点。

功能型监管,是指在一个统一的监督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其优点主要是:(1)功能型监管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从而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2)功能型监管针对混业经营下金融业务交叉现象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要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主张设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来对金融业实施整体监管,这样可使监管机构的注意力不仅限于各行业内部的金融风险。(3)由于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据此设计的监管体制和监管规则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能更好地适应金融业在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功能型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协调过多,程序复杂,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风险确认速度比不上机构型监管模式。随着电子计算机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金融信息网的建成完善,功能型监管的不足之处将会降到最小程度。

4. 市场有效性

【答案】市场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市场上,商品买卖之间的相互行为形成某一特定商品价格,这一价格能够全面反映有关商品的所有公开信息,尤其在出现任何有关的新信息后,上述价格应该能够立即随之做出调整的整个过程的效率。对市场有效性的直观刻画是:价格可以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 价格对有关新信息可以做出迅速且不偏不倚的反映; 没有可能利用公开信息进行套利。按照影响证券价格的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有效市场理论将市场分为弱式、半强式和强式三种有效市场。在弱式有效市场存在情况下,证券价格反映了其所有历史交易信息,即有关证券的历史信息己经被充分披露、均匀分布和完全使用,任何投资者不可能通过任何方法来分析这些历史信息以取得超额收益; 在半强式有效市场存在情况下,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及时地反映了所有可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公开信息,例如公司公布的盈利报告、分红、送配股的公告、会计政策变动以及专业机构公开发表的资料等,即证券价格的形成反映了全部投资者对所有公开信息的判断; 在强式有效市场存在情况下,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及时地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与内幕的信息。

5. 市场均衡

【答案】市场均衡即市场总供求均衡。总供给(AS )是由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服务构成,大致可分为两种:消费品供应和生产品供应。总需求(AD )是由指向于市场的支出构成。也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消费支出; 二是投资支出。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一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

6.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答案】短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息率,包括存款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存款利率,贷款期在一年以内的贷款利率和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有价证券利率。

长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息率,包括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存款、贷款和各种有价证券的利率。短期利率一般低于长期利率。因为首先,长期融资比短期融资风险大,期限越长,市场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借款者经营风险大,因而贷者遭受损失的风险越大; 其次,融资时间越长,借者使用借入资金经营取得的利润应当越多,贷者得到的利息也应越多; 最后,在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是一个普遍现象,因而,融资时间越长,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幅度可能越大,只有利率较高才能使贷者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的损失。

7. 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答案】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参与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家共同建立一个跨国的区域性中央银行,各成员国内部不再设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区域性中央银行是建立在若干地域相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与加勒比海货币管理局。而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的诞生,则标志着欧盟的成员国也开始实行跨国中央银行制。

8. 货币均衡

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答案】

二、简答题

9. 票面利率、收益率、到期收益率的异同何在?

【答案】票面利率是指金融下具的利息与债券票面价值的比率。金融工具的票面利率主要受基准利率、发行者资信、偿还期限、利息计算方式和资本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等的影响。

收益率指当期收益率,即用债券的票面收益除以债券当时的市场价格所得的收益率。它与票面利率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计算比率时,前者的分母是债券面值,后者的分母是债券的现行市场价格。

到期收益率是指在如下两者的金额相等时所决定的现实起作用的利率:(1)到债券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 (2)债券当前的市场价格。到期收益率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当投资者以票面价格买入金融工具并持有到期时,票面利率、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相等; 当投资者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购买金融下具并持有到期时,其票面利率低于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而收益率高于到期收益率:当投资者以高于面值的价格购买金融工具并持有到期时,其票面利率高于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而收益率低于到期收益率。

当投资者购买价格与票面价格不一致,同时没有持有到期时,其票面利率、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往往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