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隐种是两种或者更多的形态上无法区别的生物群组中的一种,它们满足生物物种的定义,也就是说产生了生殖隔离。在生物学上,一个隐种复合体是一组物种,随着DNA分析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种复合体被发现。通常,隐种复合体内的单个物种可以通过多源分析资料加以区分,如比较DNA序列分析和详细的生活史研究。隐种复合体内的物种可能是一些近邻群体、同域分布或者有时是异域分布。隐种复合体不同于正在经历物种形成过程的种群。隐种复合体内的成种事件已经将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基因流打断,然而进化尚未达到易识别的适应特征发生的程度。在有机体多样性调查研究方面随着DNA序列应用(谱系地理学和DNA条形码)的增加已经在所有生境中发现了许多隐种复合体。来自隐种鉴定的证据使人们意识到目前对地球上物种丰富度的评估过低。
隐种现象在缓步动物中被认为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关于缓步隐种的研究却非常少。
缓步动物是一类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俗称水熊虫。通常被认为是独立的一个门。它们生活在主要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在海洋、湖泊,河流的沉渣、潮湿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中,海水的潮间带中。可以随风漂泊到很远的地方,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诱导其发生隐身现象。缓步动物有四种隐生现象,即低湿隐生、低温隐生、变渗隐生及缺氧隐生。隐生现象可以使缓步动物生活在冻融环境下,这对介于水生和陆生之间的熊虫在寒冷的环境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存策略,温氏熊虫种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熊虫种之一,在中国很多的地方也都发现过,如中国的蒙古、秦岭地区和云贵高原。
本文的旨在于研究温氏熊虫种是否含有隐种,所以采样地点只包含中国中部地区,有秦岭、巴山、太行山和吕梁山。每个采样点采集10–20个个体以满足统计学要求。选择mtDNACo1做为分子标记。实验采用氯仿--异戊醇抽提法从单个熊虫个体中提取,获得了缓步动物的DNA模板,采用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扩增出 80条温氏熊虫(Echiniscus wendti)mt COⅠ序列,并已经上传至Genbank,在文中给出了登录号。本文通过群体遗传学方法、和ABGD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发现隐种;表明中国中部地区的温氏熊虫存在两个隐种。另外在对温氏的研究中发现了显著的遗传结构。预测到了三种假定的遗传障碍,其中后两种隔离各自都与黄河汉河相关。Mantel 检验否认存在地理隔离,这可能是缓步动物的扩散模式造成的。缓步动物可以随风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错配分布分析和中性检验的结果否认在温氏熊虫所有种群中存在快速的种群扩散。所以结论是遗传障碍和借助于风的传播都对温氏熊虫的遗传结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