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样本
【答案】样本(sample )亦称“子样”,统计学术语,指按一定规则从统计总体中抽取的若干个体的集合或对总体X 的n 次观测结果
独立样本。
2. 协方差分析
【答案】协方差分析指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相结合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是将难以直接控制的变量作为协变量影响的条件下,更准确地分析与评价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它与方差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方差分析的各因素水平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人为地加以控制,而在协方差分析中,某些因素的水平是不能控制或难以控制的。如在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无显著性影响的过程中,如果只考虑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而不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基础这两个不能精确控制的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将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协方差分析可以消除这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提高分析的精度。教学方法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因素,称为方差因素,而学生的智力和学习基础是不能精确控制的因素,称为协变量。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先对每一水平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求出扣除协变量以后的残值,再将各水平试验下对应的残值进行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适合于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随机化区组设计资料、拉丁方资料等。
3. 抽样误差
【答案】抽样误差指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参数与总体参数之间差异或各样本参数之间差异。比如: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差异或各样本平均数之间差异。在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估计其大小。
4. 随机原则
【答案】随机原则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个体是否被抽取,并不由研究者主观决定,而是每一个体按照概率原理被抽取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这时可以说随机样本可以保证样本代表总体。
第 2 页,共 31 页 根据样本容量(通常以30为界线)的大小,可区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根据两样本来自的两总体是相关还是独立,可分为相关样本和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要建立回归方程?
【答案】(1)回归方程是通过回归分析以数学方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如果通过相关分析显示出变量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则通过所求得的回归方程可获得相当准确的推算值。
(2)在心理学的实际研究中,回归分析是探讨变量间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它通过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对变量进行预测和控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表达数量之间的规律。例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位时,将变化变化b 个单位。 它表示x 与y 的线性关系。式中称作估计值,为常数,表示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常数b 表示该直线的斜率,即当JC 变化一个单
(3)根据自变量是一个还是多个,回归分析可划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一元回归分析只能处理一个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的关系,并根据回归方程由自变量推测因变量。多元回归可决定一个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式,对未知的因变量做出预测。
6. 简述检验的假设。 【答案】检验的假设主要有:
检验中的分类必须相互排斥,以保证每一个观测值被(1)分类相互排斥,互不包容。
被划分到更多的类别中去的情况。
(2)观测值相互独立。各个被试的观测值之间彼此独立,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假定。
(3)期望次数的大小。为了努力使分布成为X2值合理准确的近似估计,每一个单元格中的期望次数应该至少在5个以上。
7. 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计算下列各种情况的相关时,应用什么方法?
(1)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
(2)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但不为正态分布;
(3)—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列变量也为正态变量,但人为分为两类;
(4)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列变量也为正态变量,但人为分为多类;
(5)—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列变量为二分名义变量;
(6)两变量均以等级表示。
【答案】
(1)积差相关法
(2)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法
(3)二列相关法
(4)肯德尔W 系数
第 3 页,共 31 页 划分到一个类别或另一个类别之中。此外,分类必须互不包容。保证不会出现某一观测值同时
(5)点二列相关法
(6)肯德尔等级相关法。
8. 如何区分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
【答案】(1)点二列相关法(point-biserail correlation)就是考察两列观测值一个为连续变量(点数据),另一个为“二分”称名变量(二分型数据)之间相关程度的统计方法。
二列相关法(biserail correlation)就是考察两列观测值一个为连续变量(点数据),另一个也是连续变量不过被按照某种标准人为的划分的二分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统计方法。
(2)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的区别
二列相关不太常用,但有些数据只适用于这种方法。在测验中,二列相关常用于对项目区分度指标的确定。有时,某一题目实际获得的测验分数是连续性测量数据,这些分数的分布为正态,当人为地根据一定标准将其得分划分为对与错、通过与不通过两个类别时,计算该题目的区分度就要使用二列相关。如果题目的类型属于错与对这样的是非类客观选择题,计算该题目的区分度就应该选用点二列相关。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二分变量是否为正态分布。总的原则是,如果不是十分明确,观测数据的分布形态是否为正态分布,这时,不管观测数据代表的是一个真正的二分变量,还是一个基于正态分布的人为二分变量,这时就用点二列相关。当确认数据分布形态为正态分布时,都应选用二列相关。只要有任何疑问,选用点二列相关总是较好的选择。在实际的研究当中,二列相关很少使用。
三、计算题
9. [1]问下表中成绩与性别是否有关?
[2]题[1]的性别若是改为另一种成绩A (正态分布)的及格、不及格两类,且知1、3、5、7、9被试的成绩A 为及格,2、4、6、8、10被试的成绩A 为不及格,请选用适当的方法计算相关,并解释之。
【答案】[1](1)计算相关系数
根据题意可知,两列变量一列为二分变量(性别),一列为连续变量(百分制成绩可以认为总体正态),因此计算点二列相关系数来判断成绩与性别之间有无相关。
设p 为女生比率;
q 为男声比率;
为女生的平均分;
为男生的平均分; 计算
第 4 页,共 31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