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常人方法学
【答案】本土方法论,又称常人方法学、俗民方法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它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详细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2. 法理型统治
【答案】韦伯认为,法理型统治是建立在下列基础上的,即任何一项法律都是以目的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或两者兼有之)为目标制定出来的,并努力加以贯彻,包括强迫使之得以实施。因此,法理型的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①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 ②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的运作单位; ③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 ④法理型统治有明确的议事规则; ⑤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 ⑥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 ⑦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这种法理型统治可以采取各种极不相同的形式,而科层制则是其中最纯粹的形式。
3. 主文化与亚文化
【答案】(1)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力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亚文化的类别有:①民族亚文化:②职业亚文化:③越轨亚文化。
4. 结构性流动
【答案】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从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科技发展减少了农业人口,增加了城市人口。结构性流动是由外在原因推动的,不反映个人对这种流动所抱的种种态度。
5.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①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采取的种种措施; ②狭义的社会福利则专指对社会生活有困难者进行帮助。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有:社区医疗保健网络、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劳动就业培训与指导中心。
6. 社会组织
【答案】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力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7. 社会指标
【答案】社会指标是指一定社会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是衡量社会状况的尺度,是预测社会后果的重要手段。社会指标具有具体性、定量性、易于解释性、时间性、综合性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8. 泰罗制
【答案】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丁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简答题
9. 举例说明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失调现象。
【答案】(1)角色失调的概念
角色失调是指,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像社会的运行常会产生不协调因素一样,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也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
(2)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失调现象主要有角色距离、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五种情况。
①角色距离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赋予某种角色的规范与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表现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角色期待与角色表现之间不相匹配的情况为角色距离。
②角色冲突
a. 一个人承担的多种角色之间的矛盾一般称之为角色冲突。如,一位妇女作为经理可能忙于事业,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社会角色期望她在家庭生活上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
b. 不同的人所扮演的相对角色之间的矛盾称为角色冲突,如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子女、邻居之间、顾客与服务员、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冲突等。
c. 一个人承担同‘角色时存在的矛盾,一般称之为角色紧张。如一名学生,按照角色要求应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但可能又因为不想让别的同学感觉难堪而不积极表现,这时他(她)
就会经历角色紧张。角色紧张往往与角色规范或价值观密切相关。
③角色不清
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于什么和怎样去做。
在社会变迁中,当一种新角色初次来到社会上时,社会还没有来得及对它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角色承担者本人不清楚,其他人的看法也有分歧,角色不清便由此产生。只有通过长期互动,当社会为它规定了明确的规范后,这种角色不清才能清除。
例如,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中国青年、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发生很大变化。在传统上,一个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应该是艰苦朴素、不重衣着打扮、听老师和领导的话、循规蹈矩等等。然而,现在的很多青年注重衣着、仪表、穿牛仔裤、跳“迪斯科”、交际广、不那么温顺等等。这样,对于什么是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应有的形象的讨论便兴起了。这种讨论无疑会有助于逐步澄清上述社会角色。
④角色中断
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人们在一生中随着年龄和多方面条件的变化,总会依次承担多种角色。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
例如,一位一心渴望能上大学的青年学生,因高考分数不够,突然成为待业青年,这是他过去万万没有料到的。一方面,他没有做任何准备,不知道一个待业青年还可以做哪些积极的、有意义的事情; 另一方面,待业青年的角色与他原来的“高中学生”的角色在社会声望、行为规范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有些甚至是冲突的,这些都在这位青年的心理上造成压力。这便是角色中断。
⑤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
按照角色失败的结果,通常可将角色失败分为两种情况:
a. 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例如,夫妻双方的矛盾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双方无法共同生活,最后以离婚告终,离婚后,双方的夫妻角色便停止了。
b. 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如父母的角色是负有教育子女的义务的,当某一对父母的子女不但没有好学上进,反而堕落为犯罪分子时,这对父母虽然仍处在父母的角色上,但他们的表演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
10.简述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答案】非正式群体既有正功能,也具有负功能,主要表现为:
(1)正功能
①对工人来说,非正式群体的正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