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新编教育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
【答案】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刘一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可以分为两人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2. 教学质量管理
【答案】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工作能否实现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平。教学质量的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活动,使教学效果达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的要求,从而保证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人才的规格。教学质量管理,既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搞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答案】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从宏观角度讲,是指整个社会全部教育活动的投入产出状况,或国家为教育部门所投入的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微观角度讲,是指一定部门,一定地区或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投入产出状况,特别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制约,用于发展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一方面要广辟教育投资来源,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教育浪费。
4.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 ②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③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④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5. 经济人假设
【答案】经济人假设是一种人性假设理论,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根据“经济人”的假设而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下点:①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从这种观点来看,管理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这种管理方式称做任务管理。②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拼命干活。③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上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6. 领导力
【答案】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领导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组织的领导力,即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对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影响力。这个层面的领导力涉及组织的文化、战略及执行力等。二是个体领导力,对于学校来讲,就是学校各级管理者和领导者的领导力。
7. 劳动力价值
【答案】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8. 教育课程
【答案】教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其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教育课程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个性结构,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蓝图。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是学校实现其教育目的的手段,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中介。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
二、简答题
9. 我国中小学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 在这一体制下,校长应如何处理好与哪几方面的关系?
【答案】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新机制。
(1)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领导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主要有二种领导体制,即校务委员
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前两种领导体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基本路线的确立,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中小学领导体制暴露出明显的弊端,主要是党和行政在学校管理中责权分离,谁都负责,谁都负不了责。这种状况越来越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卞化,也不利于学校党组织集中精力,加强自身建设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此,党中央在1985年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绝大多数学校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实施十几年以来,学校相对有了办学自主权、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政权等,改变了以往领导体制带来的责权分离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2)在校长负责制的体制下,校长应该处理的几种关系
①校长要正确处理同上级领导的关系。不论校长是上级任命的,或群众选举的,或部门招聘的,都必须接受上级机关领导,执行上级的指示。校长必须在上级机关领导下开展工作,不能我行我素,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所要求的,是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所要求的,也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
②校长要正确处理同学校党组织的关系。不论校长是党员或非党员,他在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执行制度、遵守法纪、联系群众等方面,都必须接受学校党组织的监督,认真考虑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鞭策校长尽职尽责,保证学校不致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
③校长要正确处理同教工代表大会的关系,教工代表大会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校长应该定期向教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倾听代表的呼声,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是为了发挥教职工的集体智慧,有助于校长实行科学管理,减少决策中的失误。
④校长要正确处理同校务委员会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系改革的决定》指出:“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决定》中所说的校务委员会,不是权力机构,也不是单纯的咨询机构,而是“审议机构”,既有“议”,还有“审”,这就意味着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校长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要受到校务委员会的影响和制约。
从学校内部来说,校长决策指挥,党委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三者起关键作用的是校长。党委必须保证校长的统一指挥,教工代表大会也有责任维护校长统一指挥的权威。
10.教育预测有哪些基木的类型?
【答案】教育预测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司一以对教育预测作如下的划分:
(1)宏观教育预测与微观教育预测
①宏观教育预测,是根据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人日等的联系,从全局上对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教育发展的总体预测。预测内容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功能、教育形式、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等。
②微观教育预测,是指对教育发展的局部问题的预测。它包括对学校某方面发展的预测、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