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工作综合之社会工作导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行政
【答案】社会行政是指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社会行政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狭义的社会福利行政是政府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依照国家的立国思想、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在其辖区内的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广义的社会福利行政则是针对全体人民的,是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有关社会福利的各种措施。
2. 社区照顾
【答案】社区照顾是指将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尽可能留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照顾,避免让他们离开自己生活的社区而进入机构生活。社区照顾也指动员社区内的一切物力和人力,去满足社区内老人们的各种各样的需要,以使他们在社区内能够幸福地生活。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照顾困难的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
3. 系统理论
【答案】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按照帕森斯(Parsons )所述,小组是一个由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组成的社会系统。小组工作必须通过增强小组这个系统的开放强度,并且恰当地利用其他系统来影响小组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相接纳,根据外部环境的需要和变化确定和维持小组的目标、特征和过程,可以保持小组的平衡和有效实现小组目标。
4. 社会工作
【答案】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社会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5. 积极的(社会)福利与消极的(社会)福利
【答案】根据福利的目标(或功能)、影响与后果,社会福利还可以分为积极的福利与消极的福利。(1)消极的福利是指福利的给予须附带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积极的福利是指福利本身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
个人的人格发展
6. 助人自助
【答案】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日的以及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7. 儿童福利政策
【答案】儿童福利政策是指一套谋求儿童幸福的方针或行动准则,其目的在于促进所有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福利政策。因此,儿童福利政策的内涵包括儿童需求的满足、儿童权利的保障及儿童保护工作三个层面。广义上讲,儿童福利政策可指一切涉及儿童福利的活动和政策立法,包括医疗政策、教育政策及未成年人保护立法等各个方面; 狭义而言,仅从儿童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则指涉及儿童生存环境状况的、地区性的、针对儿童的问题及需要而提出的、有利于儿章的成长与发展的政策保障。
8. 社会工作价值
【答案】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社会工作所奉行的价值与其他领域所奉行的价值以及社会一般价值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二、简答题
9. 简述社会分层的定义及分层标准。
【答案】(1)社会分层的定义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2)社会分层的标准:
①分层的标准;
a. 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主要是为了措述人日在社会垂直分层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人们活动的时空范围。
b. 以潜在地位为标准,是为了了解人口内在素质的垂直分布状况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确定分层标准首先要考虑到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状况,并非任何可以对人们进行等级划分的因素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准,只有那些对人们的心理和社会表现产生较大或持续影响的因素,才
能作为分层标准,例如教育程度等。
②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有以下几种:
a. 收入
收入与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习惯、安全感和积极性有着密切关系,收入差距对社会安定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b. 职业
职业地位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社会地位,是个人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
c. 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全面地、持续地影响人的一生; 对于整体社会的运行来说,教育程度分层结构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d. 权力
权力意味着一个人在群体和社会中向别人施加影响的能力,因而权力的大小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态度和行动意向。
e. 此外,像家庭背景、居住区位等都可以作为分层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选择适用的标准。
10.简述人类行为特点。
【答案】人类行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适应性。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及种族的繁衍,并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生存、生活环境。
(2)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一个复杂系统,存在着各个不同的侧面。它有外显的和内隐的,有来自遗传的或后天习得的,有生理范畴的和社会范畴的,多种多样,十分复杂。
(3)动态性。人类行为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既受人们自身变化的影响,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改变的影响。
(4)指向性。人类行为不是盲目的,而且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
(5)可控性。人类行为是人发出的行为,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
(6)发展性。人类行为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现在行为是过去行为的继续,而现在的行为又将成为未来行为的基础。
11.简述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
【答案】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主要包括:
(1)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
①福利性
a. 无论是对失依儿童的救助,还是对所有儿童的教育和服务,儿童社会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儿童生存与发展基本权利的保障,目的都是儿童的幸福和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