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807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计农业

【答案】生计农业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即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孤立进行的,进行农业生产的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进行劳作,其产品除主

要为了自己家庭成员所消费外,剩余量小大,用于交换其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如农具和衣服等。

2. 语言

【答案】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的沟通以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它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自然语言。在一个先进的社会中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等。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

3. 绿色GDP

【答案】绿色GDP 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 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4. 城市景观

【答案】城市景观是指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

5. 地理物象

【答案】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象)

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与客观地理环境并不完全一致,并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

,而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 “照相”

6. 政治实力结构

【答案】政治实力结构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每一权力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的实力及有效地使用它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只是在不同条件下其影响力不同。如果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稳定的基础性条件,那么政治实力结构则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活跃的要素。实力结构的变化,决定着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7. 城市首位律

【答案】城市首位律是用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来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简单指标。某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全国城市人口的大部分,而且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领导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 城市首位律己成为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

8. 政治空间结构

【答案】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其中每一空间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特征产生深刻影响。此外,只有空间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治空间结构,这些要素才能发挥其现实的影响作用。

9. 种族

【答案】种族又称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这一概念以及它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世界上有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10.城市同心圆理论

【答案】城市同心圆理论是指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环绕市中心呈同心圆带向外扩展的结构模式。为城市地域结构的基本理论之一。由伯吉斯提出,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5个同心圆区域,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社会、市政和政治生活团体的总部等。

二、简答题

11.简述城市化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型。

【答案】(1)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是乡村变成城镇的一种复杂过程,包括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等过程。通常表现为:

a. 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

b 城市范围的扩大;

c. 城市数量的增多。

(2)城市化的主要类型

①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a. 向心型城市化

又称集中型城市化,即表现为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及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公司的总部、银

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

b. 离心型城市化

又称扩散型城市化,是指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则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

②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a. 外延型城市化

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

b. 飞地型城市化

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展力一式。

③景观型城市化和职能型城市化

a. 景观型城市化

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

b. 职能型城市化

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的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

④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

a. 积极型城市化

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市化。

b. 消极型城市化

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

⑤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a. 自上而下型城市化

是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地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等两个方面。

b. 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

12.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答案】(1)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空间、拉动内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国内旅游的发展,起到对国民进行户外教育,特别是培养爱国主义、提高文明程度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13.语言传播和扩散过程的主要特征。

【答案】(1)外延性和连续性

语言“波形扩散”理论指出,语言是呈波状向外放射,逐渐扩大语言圈域,这是语言传播和扩散的外延性。在语言向外延伸过程中,语言是逐渐向相邻地区扩展,再通过外延地区向其相邻